錯誤政策動盪社會

從1992年,民國81年頒布就業服務法引進移工來台,滿足勞動力市場中,勞動力人才的需求,至今已經三十二年,是一個非常長的時間。在這三十二年過程中,聘僱移工、勞雇關係、移工適應、社會接納,一直處於混亂的狀況,始終沒有解決,雖政府不斷的用補救的政策,嘗試來面對問題需求,但政策規劃的面向,與現實狀況有所差異,卻造成問題狀況越來越嚴重,整個生態也因此更加混亂,移工及雇主得不到保障,社會觀感更加標籤化移工,讓移工在台一直處於脆弱的處境。

從過往經驗中,很清楚地可以發現,台灣社會與移工之間的跨文化適應及融合出現問題,政策與法規的制定參考來源,與台灣現實生態有極大的落差,讓所制訂出來的,扼殺了移工及雇主的權益及保障,勞資問題及移工生活需求,影響著社會大眾的觀感,這都是受到錯誤的政策所產生的現象。

勞動力短缺是嚴重的問題,但是在面對問題時,不該只是求有,卻不顧其他可能產生的負面現象,讓移工、雇主及社會自行去承擔風險,政府不該有如此消極的態度。透過這三十幾年的引進移工的經驗,應該有足夠的能力經驗去做好相關配套,當規劃要透過其他新的國家引進新的移工時,針對移工來台後職場及生活上的協助政策,以及政府執行人員的能力訓練、行政管道的設置與使用品質的監督,該如何落實保障其權益,都要盡可能的全面思考制定政策及配套。不該讓移工來台後,只是單用申訴、或是檢查的方式,來落實保障其權益,應當在制度中就該有相關的強制規定來保障。

▲韓國引進移工作業流程圖示。

印度移工的引進,應當要有更多的溝通及討論,不該只是單單少數人就決定,應當透過立法院的審議機制,保障其相關人的權益,並降低風險的可能性。避免將來因為制度的不足,讓印度移工更陷入脆弱處境,而被迫成為失聯移工,讓原本已經多達八萬五以上的失聯人數增加更多的風險。政府應當先思考目前在台的這八萬多隱性勞動力的事實,他們確實在勞動力市場中,支撐著一部分的勞動力需求,幫助台灣經濟的穩定。勞動力不足,不該只是一昧地以找尋新的移工來源國來解決短缺問題,要根本思考勞動力短缺除了從人力部份解決,還能夠透過更多的面向來處理,提升技能品質、增加薪資福利等其他面向,都是能夠改變勞動力的供需問題。

因此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強烈建議,政府在引進印度移工的政策,要有更多的配套措施,不該只是沿用目前既有的方式,因為目前既有的方式充滿著許多問題,若是讓新的國家移工進來,只是徒增失聯移工的數量,並非真的能夠解決勞動力的問題,請政府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不要再用錯誤的政策造成社會動盪。透過政策的修訂,能更加吸引目前移工來源國有意願出國工作的人民,更好的保障及福利,也是能夠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督導李正新現場呼籲。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戮力促進資源分享的共好社會,長期致力於移工樂活並長者安養,共構移工、雇主和諧社會,幫助社會上受到剝削、不公正對待的弱小族群,邀請您一起成為他們的守護者,您的捐款將幫助這些無能為力的人走出困境、獲得權益援助,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