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 職災

掉落的黃色安全帽

黃大哥是一位來自偏鄉的原住民,他性格樸實勤奮,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仍然為了生活努力工作,支撐自己和家人的經濟需求。他的職業是模板工人,工作性質屬於高風險的勞力型工作。然而,這份工作並未為他提供勞保或任何團保保障,讓他在面對意外時處於極度脆弱的狀態。

蛻變:一場改變人生的通勤職災

小月,一位剛畢業三年的年輕女孩,懷抱著對未來的憧憬,從中部獨自北上工作,成為一家物料店的門市人員。她的工作內容不僅需要接待顧客,還需要搬運物料,工作時間長達10至11小時,生活雖然忙碌,但她對未來充滿希望。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通勤職災,讓她的生活陷入困境,也讓她深刻體會到勞工權益的重要性。

堅持與抗爭的力量

大中是一位營造有限公司的工程師,自幼立志成為一名建築領域的專業人士。他生於台灣中部,後因家庭原因移居北部,但始終保持著對工程工作的濃厚興趣和責任感。作為一名工程師,他主要負責工程的監督和施工管理,每天的工作充滿了挑戰與責任。他的典型工作日始於早上七點,結束時往往已至午夜,因為工程的複雜性和緊迫性總是需要他付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

從職涯困境到新開始

在北部某城市,有一位名叫小衛的26歲年輕工人,自幼生活在一個溫馨的家庭中。小衛從小就很會讀書,曾就讀當地名列前茅的高中,然而由於家庭條件的限制,未能繼續上大學,轉而選擇了進入工業領域工作。他從事的某工業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大型製造企業,以其先進的設備和良好的工作環境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前來就業。

無聲的角落:一位工地臨時工的職災故事

今年45歲的阿強,是一名工地的臨時工。在工地圈子裡,他是一個熟面孔,幾乎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工地找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沒有固定的僱主,也沒有任何正式的勞保或健康保險,所有的收入都依靠每天的現金工資。對於阿強來說,這樣的生活雖然不穩定,但卻是他唯一的選擇。

沉重的雙手:一位照顧服務員的職災故事

劉阿姨,今年55歲,是一名在日間照顧中心工作的照顧服務員。她已經在這份工作崗位上堅守了將近10年,主要負責協助中心的長者進行日常生活的活動,比如幫忙洗澡、餵飯、翻身、推輪椅,還要協助清潔環境、搬運物品等繁重的體力活。她總是笑著對家人說:「能幫助需要的人,我覺得很有價值。」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這些年來,她的身體已經不堪負荷。

新事職災勞工再出發!

職災,對於勞工而言,往往不只是身體上的傷痛,更是一場生活的巨變。失去工作的能力,可能帶來經濟壓力、自我價值的迷失,以及對未來的茫然。然而,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再次出發的可能,關鍵在於給予適切的支持與機會。

不懈的追求

阿如是一名清潔工,平日的工作是在公寓大廈裡打掃,雖然工作辛苦,但她總是帶著微笑,努力為生活而奮鬥。她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然而,命運的轉折卻在那一天悄然降臨,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