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sophia 發表
近60萬名東南亞移工,填補了台灣勞力缺口,
他們為了生活跨國移動,踏上台灣這塊土地,耳聽陌生的語言,
進入工廠、家庭、漁船等工作場域,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們為了生活跨國移動,踏上台灣這塊土地,耳聽陌生的語言,
進入工廠、家庭、漁船等工作場域,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跨國勞動體系複雜,當一位移工遭遇剝削的事實時,
輸出勞力母國與台灣,往往因法規的「灰色地帶」,
無法承接他/她的困境與痛。
輸出勞力母國與台灣,往往因法規的「灰色地帶」,
無法承接他/她的困境與痛。
五一勞動節前,我們一起聽跨國勞工在台灣的故事。
東南亞移工 60萬隱形人口
目前台灣有59萬4886名海外移工,大部分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人數已經超越台灣目前法定原住民人口54.8萬人。這群異鄉人就生活在你我周遭,默默地勞動著,他們的聲音很少被聽見,如同「隱形人口」。
分為產業移工和社福移工
台灣政府從1989年正式開始引進藍領移工,主要工作類型分為「產業」和「社福」兩大類,產業類包括製造業、營造業、漁工等,約36.5萬人;社福類包括看護工和家庭幫傭,將近23萬人,這些行業通常被認為是危險(Danger)、骯髒(Dirty)、辛苦(Difficult)的三D行業。
以往在台灣,從事這些勞力工作的大多是原住民,後來因人力成本增加、產業結構轉變,移工族群便逐漸在台灣社會形成。
摘自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