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sophia 發表

終結童工 人人有責 |
編輯室 |
童工在低度開發的區域最為普遍及嚴重,目前亞洲有最多的童工,佔全世界61%,非洲佔32%,拉丁美洲7%。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長說:兒童有成人的權利範圍:公民權、政治權、社會權、文化權及經濟權。童工則剝奪了兒童最基本的權利,其中包括了教育權。教育同時也是減少童工的最有效工具。 |
童工是國際問題 依據國際勞工總署最近研究,年齡在5-14歲間的兒童有二億五千萬人都在工作;並且其中一半,也就是一億二千萬兒童是全天候工作,其他兒童則是一邊讀書,一邊做些非經濟活動。 二億五千萬童工已是低估的數目,並沒有包括經常性從事非經濟性活動的兒童,例如:協助父母整天操作家務或園丁工作、農務,從事非經濟活動的兒童數目,佔同年齡群總數的15-20%。
童工工傷
減少童工人人有責 各國際組織、民間機構、政府及同業公會、工會團體,應共同推動全球終結童工運動,長期收集童工問題的資料,列入國家優先改革方案,推動立法,推廣教育,抵制童工列為國家政策。尤其應抵制最惡劣型式的童工,例如:危險工作環境、低劣的工作條件、雛妓、色情行業等,以各種方式反對剝削童工。 |
全球化中的「神話」? 全球化經濟體制的五個神話及教會的應因之道 |
谷寒松╱趙英珠 |
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多少人在此時代中,期盼著有一個理想的新秩序。社會中的一切價值體系趨於平衡,負面現象也趨於改善。致力於全球化經濟體制的專家們也不例外,他們在建設全球化經濟體的理想國裡,編織著五個大夢。我們不可否認的,全球化的經濟體制的確給人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例如:資訊的發達,國際間的各種組織在促進人類的整體和諧及文化交流上有著進步與發展。但愈來愈明顯的負面影響,使我們不得不重視此問題:像是貧富的過度懸殊、國際債務的問題、勞工失業問題。在面對這正、負兩極的差異上,讓我們來正視全球化經濟體制的狂熱份子,有著哪五個神話大夢。 (A)神話認為:全球化經濟發展會增加工作機會。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全球化的經濟發展只能對某些特殊的行業,帶來工作的機會。例如:某些依賴機器的特殊工作者;或某些新產品推出,需要很多人力來推廣。大部份勞力密集(labor-intensive)的中小產業將被淘汰,根據統計公元2000年左右,當台灣加入WTO以後,將會增加一倍的失業率。 (B)神話認為: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會帶來國家社會的富裕、提昇生活水準。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全球化的經濟發展,由於國內的工人薪資高,成本太大。一些資本家、企業家將資金轉到成本較低的國家設廠,因而造成國內的經濟蕭條,貧富差距更大。 (C)神話認為:全球化經濟發展主張:促進經濟發展應減少社會福利經費;因為社會福利吃掉太多人的錢,使得工作的人負擔愈來愈重。但是,這個神話有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顛倒了社會價值體系?經濟發展的目標是為人而設的,不是人為了經濟發展而設的。一個整體發展的國家,有著完整的社會福利制度,將人放在一切價值之上。 (D)神話認為:全球化經濟發展如果太注重生態保育,就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生態環境的保護是為了實現可持續的(Sustainable development)發展。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保護不應該有衝突,地球是一個大生態圈,破壞了她的和諧,任何發展都無意義。 (E)神話認為:全球化經濟發展更促進社會正義。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全球化的經濟發展只有對已開發的國家帶來利益。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環境落後、貧富差距大的國家,他們的生活水平、社會正義卻是愈來愈落後。舉例來說:每年國民所得盧森堡是41,000美元,而莫山比克卻只有80美元。 面對這五個神話,宗教團體能做些什麼呢?全球化經濟體制的發展是整體的趨向,短期內無法使這盲目的發展驟然停止。但是,宗教團體本著「休戚與共」的悲憫情懷,關心世界,尊重生命與社會中的受苦者及邊緣人站在一起。我們不忍心讓這個世界由於太注重經濟層面的發展,而使倫理道德與人性價值遭到踐踏。基督信仰的宗教團體,面對全球化經濟體制的壓力,謀求整體社會的平衡及可持續的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我們嘗試做以下三點的努力: (一)瞭解問題的狀況。繼續發展正信的宗教合作團體,結合經濟、環保、倫理、社會……各方有共識的專家一起努力地去認清,全球化經濟體制所帶給各方面的問題。 (二)團結、溝通面對問題。與宗教團體及社會上有共識的專家一起為社會弱勢族群及邊緣人奮鬥,不只是幫助他們站起來,更是積極的為他們爭取權益。 (三)一起行動建設和諧的社會。這個行動是不斷而持續的:提供進修的機會和環境;幫助人們意識到全球化經濟體制會產生的後果;再積極的、主動的以行動參與社會建設,共同為一個和諧、平安的社會環境而努力。 |
亞洲金融風暴及各國外勞 |
編輯室 |
今年元月18日馬來西亞政府宣佈當地建築工程七十萬民外勞不再續約,以及十五萬」民服務部門的外勞也失去工作,一週後,泰國總理也宣佈三十萬民外勞必須在二月份離開泰國。韓國境內絕大部份外勞都是非法,他們自願離開,因為公司倒閉後,他們都沒拿到工資。
馬來西亞境內的外勞來自印尼,而印尼經濟危機對這些印尼外勞的打擊更嚴重,馬來西亞警方認為大部份印尼外勞不會回國,仍會滯留在馬來西亞成為非法勞工。馬來西亞拒絕核准外勞續約是為了提供本國公民就業機會,不過,外勞所做的工作都屬於危險、骯髒及低收入的行業,馬來西亞人不一定要做。同樣問題也在泰國產生,百分之七十三的漁船工人為外勞,如果這些外勞受遣返,泰國漁業就會崩潰。政府顧問面對一千二百萬的高失業人口,正努力尋找解決途徑,目前泰國正和中東協商增加輸出泰勞。 東亞金融風暴的後遺症,使國際外勞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及殘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