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孤單的外籍漁工

新事外籍漁工行動服務隊在一次的外展過程中,到北海岸的一個小漁港,相較於熱鬧的觀光漁港,這裡不僅少了觀光客的嬉鬧,連靠港的漁船也屈指可數,走入漁港時,有一位漁工開心的和我們打招呼,他興奮的表情背後卻藏著孤獨以及一段屬於他的故事。

他大方地和我們分享過去在海上奮鬥的經歷,他說到一開始是透過仲介到香港做境外聘僱的遠洋漁工,當時漁船缺工需要用人,在整個簽約過程、資料身分確認都相當草率,也有許多灰色、模糊的地方,從決定到出發就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於是他離鄉背井,踏上他的討海之旅,然而每一次出海,他要面對的不只是洶湧的海潮,更讓人感到恐懼的是整艘漁船就如同「海牢」一般將他囚禁在海上,他是船上階級制度的最底層,需要忍受幹部對他的連聲國罵,他聞到的是滿船魚腥味,看到的是甲板上血色遍布,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他仍要全神貫注,因為一旦受傷沒人會為他負責,也沒人會聽他求助,他必須為自己買單撐到上岸為止,他捲起袖子向我們指著過去作業時被魚具傷到的疤痕,一邊苦笑著,好像一切是如此痛苦卻又無可奈何。在險惡的作業環境並不會帶給他等價的報酬,每月薪資僅有兩百五十鎂的他,還需要被扣一百鎂,直到兩年合約走完為止。

後來透過在野柳擔任漁工的同鄉推薦,轉為境內聘僱漁工,他仍然無法接受船主對他碎念或吼叫,他一度回到仲介那邊不想再出海作業,然而想到還有他的家人需要這份收入生活,他選擇勇敢選擇再回到船上打拚,這八年的經驗下來,他已經有一定水準的作業能力,也獲得雇主對他的信任,除了讓他獨自作業外,也幫他加薪,希望他可以繼續在這艘船作業。

近年來由於漁獲量的減少,此漁港的許多漁船選擇到南部作業,因此漁港僅剩他一位漁工常駐在此,相較於過去被階層體制的壓迫,現在的工作彈性許多,他現在出海時間往往視漁獲的狀況而定,有時收穫不好,半小時就會回港,而漁港常常就只有他和一位海巡人員,他說另一位漁工同事就覺得太孤獨,而選擇換雇主留下他一人,但他覺得現在的生活很清幽,雇主和他也有一定的互信,因此他選擇留在這裡作業,更重要的是他還想要繼續為了家鄉的家人們繼續努力。

許多漁工為了養活家人選擇到異鄉打拚,面對不熟悉的文化,挑戰惡劣的環境,現況中,漁工的生活條件談不上所謂的品質,但他們的韌性卻值得社會去關注,值得自許為人權國家公民的我們去探討改善此困境的辦法,也許改變來的不是那麼快,我們仍可以給他們多一點關心和溫暖,因為他們就如同我們是在為自己所愛的家人爭取更好的生活。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21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逆來順受,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