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風口浪尖上的逐夢人

圖文/郭福寧修女

在平原長大的我,迷戀大海的廣闊無垠和浪聲濤濤。大海是我嚮往的地方。

在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實習期間,有機會和中心的外籍漁工行動服務隊到漁港作外展關懷。這些外籍漁工大多是來自印尼、越南及菲律賓。他們在母國的生活大多也是貧窮,難找工作,所以他們懷揣夢想,期待改善家庭經濟,提升家人生活條件的願望遠離母國,來臺工作。這些從異國他鄉遠到而來的漁工,必需遠離妻兒、父母,到海上的風口浪尖工作,父母生病不能在床前照顧,不能幫妻子分擔家中大小事宜,也錯過孩子成長中的過程與陪伴。

來臺後最困難的是語言的障礙和封閉的工作環境,讓他們的生活處在低端,缺乏工作自主性,尤其是語言障礙,讓他們的需求常常是求訴無門。而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不僅是提供物質幫助,更是培力他們有正確的認知及價值觀念,懂得自身的責任義務,並了解如何爭取和維護自己的權益。當行動服務隊每到一處港口,專員主動和漁工們打招呼,他們也微笑回應並前來靠近與專員分享或詢問一些事物。專員用淺顯易懂的方法,啓發他們去思考所關心的議題,透過表情和笑容,看見了他們的思考和想法被支持。雖然我聽不懂他們的談話,但是感受到的是天下一家的兄弟情誼。透過這個場景看到當年耶穌每到一處,滿眼充滿期待的群眾就聚攏過來。

到了漁港現場才瞭解,這些漁工的工作到底有多辛苦,頭頂烈日、腳踏風浪,生活環境和生活基本需求都有待完善。漁港是漁船的家,不管漁貨滿載還是空船回港,漁港都是漁船的歸宿,回到港灣補給、休憩。而漁工卻沒有機會體驗“腳踏實地”是什麽感覺,因爲雇主沒有提供陸地宿舍,漁船是漁工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場域。有些漁船、漁港連最基本的生活設施都沒有,沒有厠所、盥洗室、廚房。需要洗澡就用盆裝一些水在船上簡單衝洗,或者直接跳進帶著腥味和鹹味的海水裏。這樣的生活條件與處於已發展的臺灣,不啻雲泥之別。

漁工是沒有時間概念的職業,生活及工作交織在一起,不分白天黑夜 ,隨時待命準備出港。即便出海回來,也不能立刻休息,不管多累還是要分揀漁貨、給船隻補給,修補漁網漁具。因長期缺少睡眠及休息,導致漁工的眼睛都是紅紅的,大多數漁工的精神狀態都很低迷,勞形苦心。在外展過程中的某個漁港岸邊,我突然聽到有打呼嚕的聲音,循聲望去,看到一位漁工在甲板上躺在一堆裝魚的器具旁邊睡覺,在這個沒有床,沒有枕頭的狹小空間和炎熱的天氣,還能睡得如此香甜實在是累到極緻。

雖然工作如此辛苦,雖然工作的時間身不由己,要白天黑夜在大海上灑下自己的汗水。但是這些漁工爲了滿足您和我的口福,爲了服務大家的餐桌,為了家人的幸福,爲了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他們將生活寄託於大海,任勞任怨,奉獻自己的健康和時間,用生命譜寫著爲我們是已經實現,為他們卻是夢想的生活。

讓我們共同向漁工們道一聲:辛苦了!也祝願你們今後在更多人的幫扶下都能平安,順遂!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24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