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JL 發表
「希若小姐在嗎?希若!希若!」
「不好意思我叫尤給…希若是我爸爸….」
名字為一個人的精神以及父母賦予的期許,在重要場合叫錯名字是一件非常失禮的事情,近幾年原住民正名運動使許多原住民意識抬頭,逐漸將漢名恢復回原住民傳統族名。
面對原住民於姓名欄上的文字,許多人不知該如何稱呼,便順勢取後面名稱作為他的姓名。
漢名的姓+氏與原住名的命名方法是否相同?面對一長串的字,我到底該怎麼稱呼呢? 以下就為大家整理常見的族群命名方式:
泰雅族:個人名+父名
例如:尤給Yukeh(個人名)‧希若Sirow(父名)
賽德克族:個人名+父名
例如:阿貝Ape(個人名)‧畢夫Pihu(父名)
阿美族:個人名+母名/父名
例如: 以莉Ilid(個人名)‧高露Kaolo(母/父名)(台灣女歌手)
布農族:名字‧族群氏族名
例如:達妮芙Tanivu(個人名)‧伊斯芭芭娜兒Isbabanal(族群氏族名)
魯凱族:個人名+家屋名例如:
布給亨那Pukihinga(個人名)‧拉巴拉弗Lapalave(家屋名)
排灣族:名字+出生地石板屋的名字
例如:伊邦Ipang(個人名)‧阿芙娃蘭Avuwalan(出生地石板屋)
台灣擁有眾多原住民族群,並非所有的民族都有「姓氏」,有些民族是沒有姓氏文化,而部份的族群則是承襲類似氏名的「家屋名」,原住民各族皆有自己命名及稱呼方式,故遇到不知該如何稱呼的名字時,不妨先主動詢問一下,以免犯下失禮的錯誤。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我們推展部落及竹東原住民青少年課後關懷,協助全人成長,強化族群認同、快樂學習,更重要的是我們用愛填補了許多匱乏的心及家庭,讓他們的生命得以翻轉,開創有希望的未來。我們的服務需要您的捐款支持,請按下“我要捐款”(線上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支持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