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返鄉漁工堅持不懈的原動力——心懷夢想 守望正道

外籍漁工哈珊在台工作十二載,滿懷期待離境之際,他跟新事外籍漁工行動服務隊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想家的哈珊,分享到與妻子結縭廿一年時,儘管臉上再度露出笑容,亦難掩對她的思念之情;育有一兒一女的他,回想起當年離鄉時,與三歲的大兒子難捨分離的情景,來台期間,僅返鄉三次,經年在外工作的他,像是想牢牢記住兒女可愛的模樣,以彌補父親角色長年缺席的遺憾。

說起工作機緣,源自在母國鄉下已有捕魚的經驗,便選擇來台當漁工,曾有仲介詢問是否想轉作廠工,但因已熟悉捕魚技巧,故仍然繼續當漁工。儘管如此,還是得適應語言、文化與天候不同的環境,哈珊淡然地表示:「慢慢從工作中學習,『重要的是工作』,其他就一點一滴地慢慢學。」

哈珊義務擔任同一個漁港的同鄉小組長,他語氣堅定地說道:「希望本港的同鄉能團結起來,有問題會比較好處理、有訊息可互相傳遞、有困難大家可互相幫忙,尤其在國外團結非常重要,畢竟不是在自己的國家,『沒有長輩在身旁』,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家要『團結、互相尊重』,不要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有著濃厚家族、宗親觀念的哈珊,延續對家人的愛,身為小組長時,面對團體中不可避免的衝突,則秉持耐心悉心溝通協調;談到印象最深的經驗,他表示:「約莫2008年時,曾經有漁工喝酒鬧事,儘管因離鄉工作苦悶喝酒解愁,進而脫序爭吵,但清醒之後還是『要跟對方道歉』。」

此精神也反映在哈珊工昨時,不卑不亢地處理事情與人際的態度,在台工作十二年,歷經野柳、澳底、澎湖三個漁港以及四名雇主,但「都不是他主動要轉換」,例如:雇主破產賣掉船,故漁工只好跟著換雇主。不管怎樣,自己都會想辦法適應和雇主的相處之道,總之,就是跟著制度、法規走,最重要的是不要影響薪資,其他都可盡力配合去做。

回溯起轉換雇主的經驗時,哈珊語氣昂揚還多了些手勢地提到:「有一次從印尼回台,簽名時發現薪資跟當初說好的不同,就把文件丟著表示:『為何薪資和說好的不同?』並以強硬態度向仲介要求要回去,遇到問題勇於挺身而出,就是照著合約走,最終獲得解決,只因心中很清楚來台工作『最重要且需堅持的是薪資』,至於其他關於人的問題,可以慢慢談與溝通。就像在澎湖工作一段時間,離開之際,朋友捨不得他要離開,但也沒辦法,因得跟著制度走,當尊重他人時,別人也會發自內心尊重我們,做人就是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走在不對的道路上又能怎樣?」

對於堅信正確的道路,哈珊進一步分享,除了源自父母的教導外,更重要的是自我領會,就像我們有時跌倒就很痛,所以在自我精神層面亦體會到這部分,省思之際,還時不時地拍著自己的胸膛。

哈珊的夢想跟傳統東方人的觀念一樣,僅將「個人」的夢想放在「成就他人」身上,例如家人的健康、教育、有足夠的物質…等;至於為自己特別想做的事,哈珊思索片刻,才緩緩地說著:「想要有一個事業,『像父親一樣』有田地、有船可捕魚。」

「儘管想擁有更多,但『他的阿拉』安排的時機可能還沒到,所以仍須等待;返鄉在即,希望新事社服後續能繼續協助其他在台的漁工。」

對於哈珊十二載工作之心路歷程,著實不易,從其質樸的言談與真摯的神情,釋出溢於言表的訊息,讓我們感受到即將返鄉的他,不論身在何處,皆能隨遇而安、知所進退,對人坦誠相處,對事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其原動力,或許在於其心中始終懷抱夢想,持守並仰望那不可知卻又深殖內心的正道。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21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逆來順受,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