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JL 發表

職場中的勞工在工作意外發生後,不僅要面對頻繁的法律訴訟與醫療復健過程,在治療期間也會因為身體尚未康復而無法工作,心理與生活上都會開始產生諸多壓力。等到身體狀況復健到一定程度後,職災勞工卻要開始面對自己受傷後的身體狀況與體力,能否符合職場工作所需條件的事實,這也是職災勞工心裡對感到焦慮的原因之一。 因為意外造成的後遺症可能有肩頸、肢體的僵硬,這讓人扭轉脖子與低頭的角度大大受限;手部肌肉無法使力,連舉手都有困難;也有人因為意外而失去了手指的部分關節,連帶影響手腕的靈活度。 試想,若今日你的身體突然間失去了這麼多功能,是否還能如同以往一樣,自信且熟練的在職場上工作?有可能你會因為身體的受限而質疑自己的能力,也會因為受傷後的傷疤與截肢後的外觀而擔心同事的眼光。
▲參與職場體驗的學員們就定位,準備開始今日的手工書製作。
為了幫助想要重返職場的職災勞工們能夠媒合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減輕心理上重返職場的焦慮與擔憂,新事社會服務中心連結有提供職業訓練與工作媒合的公司,一起辦理職場體驗,讓職災後勞工變身成為職場中的學員,透過直接體驗了解工作內容與適合自己的程度,並獲得此公司中的培訓與就業機會,減少了他們找工作時等待媒合的程序與對工作內容的不安,增加了實際直接接觸、操作工作內容的機會,不僅讓學員們能有更多機會去了解職場工作的多元性,也增加了未來職涯發展的方向。
▲老師講解今日的手工書製作方式。
許多職災後的勞工,因為身體的能力受限,可能無法適應傳統職場的工作條件與速度,也會因為自身條件而產生自卑感,因次,他們需要的工作類型是一種能夠符合自身身體狀況與工作節奏的作業模式,新事了解了勞工們的需要,經過調查與評估後,帶領正在職災後穩定期的學員體驗「居家工作」的概念,於是今年的第一場活動,新事與半隻羊立體書實驗室合作,希望從製作手工書的過程中,讓學員體驗到居家工作的特性。
▲半隻羊立體書的老師細心指導進度落後的學員。
疫情後,現今對於「職場」的定義已經從「公司」,轉變成依「工作者的需求和特性」而延伸出的地點,尤其是對於受傷後行動不便與外出需要有無障礙空間才能工作的勞工來說,家中其實也可以是十分合適的工作場所,而製作手工書就是一種調整家裡環境後便可以隨時隨地開始的工作類型。
▲受傷後的後遺症往往讓學員在面對新工作時感到擔憂。
半隻羊立體書的老師分享書的製作方法,提到一本書至少有50個零件,他們用一本書需要黏貼完成的點計算成品數量跟價格,接著和負責製作的人確定這批的價格後,就可以送貨到家中製作。 有些學員很擔心自己的手部肌肉無力,無法完成製作的過程,但老師強調,製作手工書是一種以你自己的步調去完成的工作,不用跟他人比速度,只要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即可。
▲學員間彼此互相幫忙,協助完成零件的製作
體驗製作的過程中,有的學員觀察零件的細節後便超前完成組裝;但也有一些學員,因為肩頸和手部靈活度受限,做得很吃力。僅僅是一條膠帶,從貼上到用美工刀割斷,花了幾分鐘才完成。 受傷後的學員們往往要花很多力氣,才能完成一件看似平凡簡單的事情。 因為有過相同的經驗,所以可以感同身受彼此的需要,現場幾位已提早完成的學員,開始轉而協助其他肢體不方便的學員。在彼此互相幫忙與指導下,大家的進度逐漸一致。
最後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雖然這個過程對某些學員來說很吃力,但他們都堅持做完最後一個零件,就如同他們生命一樣,無論重返職場的過程多麼辛苦,心中有多麼焦慮,都願意拚盡全力直到最後一刻。 活動結束後,有兩位學員覺得可以繼續嘗試手工書的製作,便與半隻羊立體書實驗室留下了聯絡方式,然而對其他的學員來說,除了手部無力之外,其實也有感受到自己對手工藝工作沒有興趣,或是覺得本身的個性與工作性質相異。
一份工作的媒合,往往要考慮的因素除了勞工本身的肢體能力與認知能力是否合適外,也要考慮是否能讓勞工適性發展,職業媒合對於職災後勞工是一條漫長的路,新事會在這條路上與勞工朋友一起肩並肩的往前走,幫助他們找到未來的方向。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戮力促進資源分享的共好社會,幫助社會上受到剝削、不公正對待的弱小族群,邀請您一起成為他們的守護者,您的捐款將幫助這些無能為力的人走出困境、獲得權益援助,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