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學,攜手你與我-多元文化的饗宴

現今居住在臺灣的人,大約每35個人就有一位東南亞移工;在目前缺工危機、高齡化的社會環境下,未來勢必有越來越多移工來到台灣;因此,認識同樣生活在同一塊土地的移工,即成為重要的議題。

對多數台灣人而言,對於東南亞文化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習慣於東南亞文化在台灣社會的普遍,但也因語言不通而有交流上的隔閡,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於10月29日與研揚文教基金會合作辦理東南亞多元文化親子活動,透過不同單元的文化體驗,讓參與者了解移工的成長背景、認識東南亞文化、共同參與印尼黃薑飯「Nasi Kuning」與越南燈籠製作等活動,創造親子間難忘的回憶。

活動開始,由來自印尼的老師介紹印尼的地理、歷史、飲食文化等,團員們興致勃勃地詢問各種問題,反應熱絡,接著老師準備了印尼特色使用薑黃製作的黃薑飯:山形黃薑飯,源自爪哇島,盛行於峇里島、馬都拉島,通常在結婚、生日宴等特定節慶才會出現。崇敬自然的印尼人,為表示對神明的感恩、崇敬,各項重要慶典時會將薑飯做成山的造型,以感念老天爺眷顧,同時提醒世人保持良善的心,尊重大自然、造物主,共創和諧社會的意義。

老師準備了不同形狀的飯糰模具提供大家使用,親子間合作創造自己特有形狀的薑黃飯,氛圍熱鬧和諧,作品發揮獨特創意,此單元期望以「食」為媒介,串起臺灣與新住民和移工母國之間的橋樑,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

第二單元時,越南籍老師主持活動包含越南國家、歷史文化的介紹以及製作越南燈籠,越南與台灣在元宵節提燈籠文化不同,越南是在中秋節製作燈籠,此活動讓團員在認識異國文化的同時欣賞自己做的異國童玩,藉由此活動認識越南的中秋節習俗與文化來源,越南中秋節被稱為兒童節,當天會舉辦很多小孩的活動,除了吃月餅、提燈外,大人還講有關中秋節的來源「阿貴奔月的傳說」給孩子們聆聽,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嬉鬧,這些文化交流相繫著不同國度之間同樣的祝福。

學員們對於越南老師介紹的服裝以及斗笠材質也都非常感興趣,紛紛詢問在一年當中那些月份適合到越南旅遊,老師也適度的帶入外籍移工進入台灣社會的需求以及台灣社會與不同文化之間的共融性,學習氣氛相當輕鬆。

當美食登場,剛開始參與者對於一些奇特的菜餚都滿懷好奇的觀望,在老師們的鼓勵下開始嘗試些許,瞬間驚為天人,尤其是印尼天貝以及越南火腿,就此開啟美食的旅程。

值得肯定的是,活動中每對父母與子女皆懷著積極有禮的參與態度進行親子共學,認識東南亞國家文化特色,並透過手作活動了解越南、印尼的傳統手工藝文化及美食等藝術,期許大家用更多的包容與愛來接納不同族群的文化與朋友,攜手共創美好的臺灣多元新視界。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戮力促進資源分享的共好社會,長期致力於移工樂活並長者安養,共構移工、雇主和諧社會,幫助社會上受到剝削、不公正對待的弱小族群,邀請您一起成為他們的守護者,您的捐款將幫助這些無能為力的人走出困境、獲得權益援助,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