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用黏土製作看得到的自己

社會越來越進步,女性的權益也越來越被重視,現時女性於社會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在某些東南亞的國家,女性仍然是極需受保護的群體。在不少社交網站中,都有不少自愛、建立自信、人生規劃的資訊,但這些女生卻沒有被教育到底要如何「愛自已」。7月4日,新事的實習生來給女性移工進行「認識自己」的工作坊。

114年第二場移工照護訓練 人際溝通練習與職業傷害預防

經114年勞動部統計,在台灣,有超過二十一萬名外籍家庭看護工正默默地支撐著長照需求,其中台北與新北的人數更占全國最多。這些來自東南亞的移工,在出國前接受的照護訓練以及中文課程皆有限,來台後面對語言、文化與實務照護的落差,常讓他們在工作上備感壓力,也容易引發勞雇間的摩擦與誤解。

我人在異鄉,心卻與你同在家中

外籍移工來台後,除了適應工作與台灣文化之外,同為人父人母的他們,身在異鄉的這段時間也是時時刻刻掛心遠在母國的孩子,擔心孩子被他人誘拐、在學校受到霸凌,又或是遭受家中親人的不當對待、疏忽照顧等,因為遠水救不了近火,若孩子的生活中出現的任何情況,做為父母的移工都難以立即給予援助。

感謝有你!基隆東區扶輪社優良員工與志工表揚

基隆東區扶輪社114年5月2日晚間,於基隆長榮酒店彭園會館進行「基隆東區扶輪社48週年社慶慶典暨優良員工與志工表揚」,並邀請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推薦優良員工與志工參加慶典並授予獎項,以表揚其熱心公益。 今年新事推薦的優良志工授獎人中,有新事移工中文班的盧心懋老師、李伶萱老師以及禪繞畫的王惠敏老師、心理健康課程的郭萱瑞心理諮商師和外籍家庭看護移工。

跨越語言與文化:移工中文班的兒少保護宣導

在台灣,來自不同國家的移工朋友辛勤工作,支撐著社會運作的各個角落。然而,在繁忙的生活之餘,他們也渴望透過學習提升自我、融入在地生活。位於輔仁大學聖博敏神學院的中文班,就是這樣一個提供學習資源的地方。班上多數學生來自越南,平日於工廠擔任廠工,或在家庭中從事看護工作。他們利用週末寶貴的時間進修中文,展現了對學習的熱情與持續成長的動力。

從運動串流到文化

為了促進家庭看護移工與雇主之間的交流互動和情感連結,並且讓有照護需求的家庭能夠知悉所需要的社區照護資源,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於114年4月20日在萬華柳鄉區民活動中心舉辦「文化樂有氧」社區活動。這次活動結合舞蹈表演、身心舒壓、文化體驗與服務資源推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