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電話,接住一個人

那天下午,新事的社工正要準備午休,手機突然震動,一通陌生的 WhatsApp 來電。還沒多想,他接起電話,對方立刻傳來急促的哭聲、混亂的語句,根本聽不清楚在說什麼。整個人的情緒明顯是炸裂的狀態。

社工沒有急著問「妳發生什麼事」,而是先用穩穩的語氣說:「妳先慢慢講,我有在聽,讓我們一起釐清狀況,再討論如何處理。」用這樣的開場,讓對方知道眼前這個聲音及回應是可以靠的,不是單純的提供諮詢。

接著對方一邊斷斷續續地哭,一邊慢慢講出來:她是一位來自東南亞的外籍看護工,平常在南投工作。前陣子跟雇主解除了聘僱契約,仲介辦完解約手續後,原本承諾會協助她等下一份工作、處理住宿,但實際上完全沒有給予實際的協助。她只好自己花錢臨時租房間住下來等,結果等著等著,仲介電話不接訊息已讀不回。租房的錢快燒完了,吃飯也成問題,更糟的是租期快到了,她真的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怎麼辦。

電話那頭突然安靜了幾秒,然後她低聲啜泣的說:「我很怕我會被處理掉……」

聽到這句話,社工整個人當場警覺。這不是單純生活困難,這是人身安全風險。她已經進入完全孤立、沒有依靠、開始懷疑自己會不會「被消失」的恐慌狀態。

於是社工教她如何透過手機傳當下的定位位置,並立刻請她傳出定位,一收到定位訊息後,社工就馬上打開地圖、比對街景、找建築外觀,再把確認後的照片截圖回傳,請她確認圖片中的建築物是不是現在所處的位置,她回覆沒錯。社工接著告訴她:「我已經確定妳在那一棟,附近有一間警察派出所。如果真的有狀況,隨時可以通知警察過去找幫忙。我在看著妳的位置,放心不要怕。」

這樣不是單純的導航,而是在透過行動告訴她:「我找到妳了,我會陪著妳。」

接下來,社工進入「一邊安撫,一邊教戰守則」的模式。過程中沒用一堆專有名詞,也沒丟資料,只是用簡單直白、但不失邏輯的方式帶她理解:

- 解約後仲介還是有基本責任,不能就這樣不管她;

- 她現在怎麼回訊息才會讓對方不敢再敷衍;

- 對話紀錄、房子照片能不能存下來,有機會變成未來申訴的依據;

- 她還可以找哪些單位打電話求助、怎麼開口比較有方向;

最重要的是,社工不是在說「你就這樣講就好」,而是陪著她一步步練怎麼講,哪句話說清楚、什麼語氣不會被打槍。就像在電話裡臨時開了一堂「生存對話練習班」。

她邊聽邊說:「原來我可以這樣說,我之前都以為不能講,就怕仲介生氣……」

半小時後,她鼓起勇氣照著模擬好的訊息傳過去,仲介竟然馬上回了,說會馬上去接她,還說會重新幫她媒合工作。眼前的危機,總算降溫了。

然後社工問她:「欸,妳怎麼會有我電話的啊?」她笑著說:「是北部那個漁工 Bob 給我的啦~他說你都會幫忙!」社工當場笑了出來。有點像小小的打氣,也像默默被點名的溫暖:原來,之前幫過的人會記得你,甚至變成另一個人遇難時的「轉接站」。

這種時候社工最常聽到的話是:「你怎麼什麼都會?」但社工心裡想的其實是:「我只是不想讓人那麼無助。」這就是社工工作裡很常出現的那種時刻,不一定大張旗鼓,不一定有官方單位支援,單靠一支手機、一通電話、幾句話,就可能讓一個人從懸崖邊退回來。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36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