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職災勞工求償難,生活陷入窘境

陳先生原本在建築業從事建築工作,4年前在工地工作時,意外從高處墜落,造成脊椎受創,落下了終身的殘疾。僱主因私心利益,竟要求陳先生,為了讓工程順利的進行,不要通報職災,並承諾一切醫療與後續照顧,僱主會負起責任。 陳先生與僱主是多年朋友,基於信任,所以沒有通報。然而後續的發展,完全讓陳先生意想不到。為了下半輩子的生活,陳先生向僱主請求相關補償及賠償,卻遭到了拒絕。

2024 【雲端會客室一】 學長學姊回娘家談職災經驗

職災是任何人都不願遭遇的意外,但如果不幸發生,後續的災後復健以及復工過程,是否能受到合理與妥善的照護,便至關重要。 新事服務中心於2024年龍年開春之際,邀請過去接受中心服務的學長們回娘家,分享面臨職災當下的問題與解決的方法。為了顧及隱私,以下採用代號的方式來分享兩位學長寶貴的經驗談。

外籍職災勞工的困境與服務

阿珍是一名來自越南的新住民,在台灣工作多年,她在一家塑膠工廠擔任塑膠袋熱壓封裝員,工作辛苦,但為了養活家人,她從不喊累。 某日,阿珍在工作時,因機械無安全防護,不慎被熱壓機器灼傷重壓,導致右手掌及右前臂三至四度灼傷、右前臂橈骨骨折。經地區醫院整形重建手術與植皮,右前臂橈骨開放式復位及骨釘骨板內固定手術治療。目前持續進行植皮及相關治療與復健中。

為自己積極走出來

每年4月到10月的捕小卷季,是外籍漁工最繁忙的季節,跟著時間及小卷群賽跑,這半年除了農曆月中或是風浪過大外,其餘的時間幾乎都是在海上拚搏。有些捕小卷漁船每天或是兩三天來回漁港,較大的船約一兩週或是兩三個月時間在海上,特別是天黑晚上的時間,是漁船在海上最忙碌的時刻。

陸籍漁工的困境

    目前在台灣漁港邊常見的外籍漁工幾乎來自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等國家,是現今台灣漁業主要的勞動人力。但這些外籍漁工之外,在港邊常常看見說著一口聽似台語又不是台語的福建話的漁工,他們來自對岸大陸。

打開烈日下的遮陽傘

一個炎熱的夏天週末,新事外籍漁工行動服務隊的專員,前往港邊協助外籍漁工處理問題,當天天氣非常炎熱,港邊的體感溫度近四十度。專員看見許多外籍漁工,正在烈日下修補漁網、整理漁具,各各滿身大汗,臉上的汗水不斷的滴下,身上的衣服更濕的像似被潑過水一般,黏貼在身上。在這樣的高溫天氣,政府也發出高溫警報的訊息,提醒在外工作的人,要多注意防曬中暑。

疫動安穩的心

疫情升溫,全國防疫提升到三級警戒,某個小漁港的漁船主因為疫情,無法將漁獲銷售給海鮮餐廳,因為防疫提升至三級警戒時,餐廳無法讓顧客內用,只能外帶,但許多在觀光區的餐廳,觀光客變得非常的少,幾乎是沒有人,導致海鮮餐廳乾脆就不營業,因此小漁船所捕撈到的漁獲沒有辦法售出,再加上漁船主需要繼續給付聘僱的外籍漁工薪資及伙食費用,小漁船主在受不了虧損下,乾脆就把漁船賣掉,避免無止盡的虧損。

別害怕-有我陪著你

小咩(化名)自幼時父母就離異,跟著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對小咩疼愛有加但溝通不易,忙著為生計工作的外婆無法陪伴教導正值青春叛逆的孫女,小咩認為外婆不夠了解孤單的自己,外頭的友人隨時陪在身邊,一起吃喝玩樂談心事。國中時期被同儕影響的小咩,空虛的心自然向外尋求慰藉,尤其在與異性相處時,很快就將情感一股腦兒地投向於對方…。

遇到問題了嗎?

阿明(化名)是一位來自印尼的漁工,在新北市的漁港工作已經一年了,他與另一位同鄉阿雄(化名)一起工作,通常一出海捕魚,再回港就是三到四天之後了。 每次出海時,雇主都只會準備自己的食物,卻完全不管兩位漁工的伙食,只提供飲水。每當他們在海上工作,因為肚子餓向雇主要食物吃時,雇主只會態度惡劣地跟他們說沒有。但請仔細想想,不吃東西怎麼有力氣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