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海上異鄉人

跟著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到漁港邊外展服務,一整天拜訪大大小小的漁港,觀察北海岸漁港漁工的生活,透過深入的講解,發現他們的食衣住行的品質有許多有待加強的層面。漁工為一般台灣人容易忽略的群體,我也是到今天才真正認識這個在台灣少數群體,更因他們容易被忽略的性質,造成許多一般人認定所謂基本的生活品質被剝奪。

雇主對外籍移工的刻板印象造成其中不少的問題,漁工必須住在船艙上是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個事實,生在已開發國家,很難想像竟然有一群人,離鄉背井來台灣,卻沒有自己的住所,待遇甚至比在故鄉時差,有時甚至會被雇主趕出船外露宿街頭,必須像奴隸一樣被對待。因此,我認為職場和住所分離是未來勢必需要致力爭取的議題,在拜訪的過程中,甚至看到有一位漁工在修補漁網的遮陽區內,鋪著一片紙板,上面有一張小毛毯,可以明顯推論出粗糙的石地板成為他晚上就寢的場所。我也觀察到有些港口周遭有一些廢棄房屋,適合改造成小型宿舍,也許這些移工不需要齊全華麗的配備,但是一個有天花板的室內、一個屬於自我的空間、一張床勢必就已經足夠了,也許可以模仿簡化當今新穎的膠囊旅館,當然,中間還需要非常龐大的努力,包括和政府、漁會協調等,是一項大工程。

走訪各漁港的過程中,聽著新事專員分享各項措施及設施,包括建造祈禱室、淋浴間、釐清漁工與仲介的關係、理解漁工被侵犯的休息時間與權益等,各項細微的發現,對促進漁工生活品質改善皆有很龐大的貢獻。在理解各項措施的影響與緣由和效果時,我也漸漸意識到實踐的重要性,有時我發現問題,也理解他最後的爭議,但是最重要的無庸置疑是我們的行動,意識到自己所能做的事,了解到自己的優勢與立場,並竭盡所能的發揮影響力試圖改變,是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很讓我欣賞的部分。

這些漁工人在他鄉,卻支撐著自己在母國的一整個家庭,在拜訪時聽著專員的翻譯溝通,有漁工詢問是否有布娃娃可以讓自己寄回去給自己八歲的小孩,這句話讓我十分感慨,為人父母卻不能看著孩子長大,我覺得新事服務中心也許可以再擴大宣傳收集物資,與其讓舊衣服進入舊衣回收箱,給漁工必定是更直接的再利用,小孩長大不需要的布娃娃也不至於進入垃圾桶。

今天的漁港參訪之旅全程都是在炎熱的陽光下行動,我和夥伴甚至沒有很長時間持續待在室外,但卻足以感受到汗水直流的不適,漁工整天工作下來是毫無疑問非常耗體力又辛苦的。而新事服務中心的服務團隊也是非常辛苦,在太陽下頻繁的走訪各漁港,有時也需要承受並面對雇主與漁會誤會,還是要謝謝服務中心的努力與付出以及安排此活動,特地開車載著我們來這趟特殊的體驗,令我大開眼界。

感謝 財團法人萬海航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的捐助,讓我們能夠推展外籍漁工的行動關懷服務與培力訓練,發展自信心,增強適應力,並培力志工在助人的能力有所提升,【讓愛閃耀】讓他們的生命影響生命,成為有力的支持後盾。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24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