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JL 發表
2024年的寒冬,每年此時是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寒冬送暖外籍漁工活動的時間,今年已邁入第八個年頭。依照過去七年的經驗累積及改進,新事努力調整態度及更適合的方式,在初期規劃到過程中的整理分配,以及預計發送的漁港內外籍漁工人數的統計,都是為了讓活動能夠更順利。因為順利代表著,新事能將社會大眾的暖心,更能保持溫度傳遞到外籍漁工們的手上,讓這份有溫度的感恩禮物,能溫暖到每一位收到禮物的心裡面。
特別感謝漢雨有限公司、振聲高中、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與志工隊、耶穌會Magis青年中心同仁與青年、耶穌會的詹神父、方神父、麥神父、建國中學志工、基隆東區扶輪社等,以及熱心民眾捐款與捐贈物資至新事,在12月12日、13日兩天,透過「點亮海上溫暖」冬衣送暖活動,讓漁工們在本季冬天能持續獲得溫暖。
海洋捕撈業其工作受到天氣的影響,當天氣適合捕魚,漁工就跟著漁船出港捕魚作業,天氣不好漁船就靠港,漁工就在港邊整補工作。為了盡可能讓北海岸外籍漁工能拿到禦寒的感恩禮物,因此新事透過過往的經驗,規劃今年外籍漁工感恩送暖活動日期,在接近農曆月中大潮的時間,也就是12月12日及13日這兩天舉行,希望能讓外籍漁工在漁港邊,親手拿到禦寒的感恩禮物。
此次感恩送暖活動,新事透過社會大眾的同心支持,準備了棉被、外套、發熱衣、圍脖、毛帽、褲子及其他禦寒物資等,每份都給予包裝成禮物,依照數量分配到每個漁港的外籍漁工人數,盡可能讓每位外籍魚工都能拿到禦寒禮物。共有19個漁港,1,616位來自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的外籍漁工,收到集結社會大眾感恩的禦寒禮物。
▼志工整理愛心物資
12月12日一早,天氣非常寒冷,工作人員在早上六點半集合在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辦公室,大夥合力將事前分配裝箱及裝袋好的各港禮物搬上貨車,並仔細盤點上貨車的數量是否正確,新事鍾佳伶主任及李正新督導向今天所有的工作人員,提醒確認工作內容及安全的注意事項,由詹德榮神父給予祈禱祝福後出發漁港。今日由詹德榮神父、鍾佳伶主任帶隊,與新事同仁、萬海志工團隊及其他志工共22位工作人員,參與此次由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代表社會大眾發送感恩禦寒禮物給在大武崙、萬里、龜吼、野柳、磺港、石門、富基、後厝、淡二與下罟子共10個漁港的外籍漁工。當日共有734位漁工受益,包括印尼籍679人、越南籍29人、菲律賓26人。
▲工作人員齊心搬運物資。
▲冬季送暖第一日詹德隆神父祝福祈禱(左圖著黃外套)、工作人員行前說明(右圖)。
▲貨車運送途中視角。
第一站來到基隆市大武崙漁港,共有14位印尼籍漁工在此港工作,每一位漁工都在漁港邊工作未出海,所以都能親手拿到禮物。在排隊領取禮物前,新事與基隆市警察局為外籍漁工作防詐騙及工作權益宣導,許多漁工也在當下詢問一些相關法規的內容,並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宣導完後,漁工們紛紛排隊領取禦寒禮物。有幾位漁工告知,他們已經好幾年拿到禦寒禮物,所以每年都很期待這個時刻,因為港邊真的太冷了,非常謝謝新事的關心及幫助。
▲大武崙漁港。
第二站活動隊伍來到新北市萬里漁港,這個以捕抓螃蟹出名的漁港,共有來自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等國家的63位漁工,在此次活動領取到禦寒禮物。由於這個漁港的漁工,有較多來自不同國籍,所以在領取的過程中,充滿著各國的感謝語言,讓整個活動氛圍非常的國際多元。
▲萬里漁港。
第三站來到野柳漁港,當活動隊伍帶著禦寒禮物到萬里漁會所預先借的場地後,工作人員紛紛開始把禮物從貨車上搬下,放置到每個站的位置,不一會的功夫,該港的外籍漁工已經排隊成一條人龍,紛紛有秩序地等待活動的開始。在活動開始後,每位漁工拿到禮物開心的抱著禮物,紛紛與活動工作人員一起大合照,開心的笑容溫暖所有工作人員的心,讓在地的我們感謝這群異鄉人,為我們日常飲食的付出。該港共有來自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等國家的漁工,共242位收到社會大眾的感謝禮物。
▲詹德隆神父於野柳漁港發送禦寒物資。
第四站活動隊伍來到了龜吼漁港,也是一個以螃蟹出名的漁港。當活動車隊來到漁港後,漁工看見活動隊伍到來,就開始呼喚港內的夥伴前來排隊,漁工們也是有秩序地排起隊伍領取禮物,在拿到禮物後紛紛向工作人員說謝謝,共有58位漁工收到禮物,在工作人員的招呼中,大夥一起留下美好的合照。
▲龜吼漁港。
接下來第五站及第六站,分別來到磺港漁港及石門漁港,在磺港漁港共有50位漁工拿到禮物,石門漁港有11位外籍漁工拿到禮物。剛到磺港漁港時,許多漁工都在漁船船艙中休息避寒,因為港邊的體感溫度低在加上風大,所以港邊看不見任何一位漁工。在新事督導聯繫該港的小組長後,許多漁工紛紛探頭出來開始聚集到禮物發放點,開開心心的領取禮物。石門漁港由於是個非常小的漁港,所以港內人數一直非常少,因此到港後漁工們很快地聚集在一起,活動隊伍也盡快把禮物送到他們的手上,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眾感謝的心。
▲磺港漁港。
▲石門漁港。
第七站及第八站是富基漁港與後厝漁港,富基漁港的漁工在活動隊伍還未到港前,港內的小組長就協助港內漁工先排隊,讓隊伍來到後可以更順利的進行。活動隊伍到港後,漁工們也協助將禦寒禮物從貨車上搬下,並放置在每個發送站點,讓132位同鄉漁工可以有秩序地拿到,在寒風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感謝。後厝漁港因為有些漁船到外海作業,因此該港有13位印尼籍漁工拿到禦寒禮物。雖然人數不多,但也讓港內的漁工感受到社會大眾的愛並不分大小港,也不因著人數少而不去關心。
▲富基漁港。
▲後厝漁港。
第九站來到淡水第二漁港,也就是漁人碼頭,在活動團隊來到後,就看見漁工們已經排好隊伍準備領取禮物。該港的小組長告知新事督導,因為最近烏魚季,有許多剛從其他漁港進來的漁船,船上有許多其他港的漁工,是否他們也能一起領取。新事督導告知,只要是外籍漁工在現場,活動盡可能給予領取禦寒禮物。因此將事先另外準備的備用禦寒禮物拿出來,發送給來自其他漁港的外籍漁工,透過禮物一同與港內的漁工感受到社會大眾感謝的心。在這個漁港共有114位印尼籍漁工收到禮物,透過禮物傳遞社會所表達的感謝之心。
▲淡水第二漁港。
最後一站來到新北市下罟子漁港,在活動隊伍來到漁港時,就看見雇主帶著漁工們在港邊等待活動隊伍的到來,隊伍到達後,雇主先向活動人員道感謝,謝謝關心他們的員工。漁工陸陸續續在號招下,紛紛聚集起來排起隊伍領禮物,手上抱著棉被及其他禦寒物資,雙手抱滿豐富的禦寒禮物,其內心的開心在臉上的笑容都能夠看的見。該港共有37位印尼籍漁工收到禦寒禮物,同時也讓雇主看見社會大眾對於外籍漁工一同關心的行動。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主任鍾佳伶於下罟子漁港發送冬被。
▲下罟子漁港。
第二天早上,天氣比第一天更加寒冷並飄著細雨,但低溫依舊不減工作人員的熱誠,大夥依舊在六點半完成集合,並開始協助把物資禮物搬上車後,由鍾主任及李督導為活動流程、工作內容及安全注意事項,向工作人員再次提醒。第二天活動由方神父、麥神父、鍾主任帶領,與新事同仁、Magis及建國中學志工等共21人參與。在整個準備好後,由方神父為出發到漁港發送禮物的團隊祈禱祝福,活動車隊開始整天的活動行程,將依序至正濱、八斗子、長潭里、深澳、南雅、鼻頭、龍洞、澳底與馬岡共9個漁港。當日有882位漁工受益,包括印尼籍775人、越南籍28人、菲律賓籍79人。
▲冬季送暖第二日志工齊心搬運物資。
▲冬季送暖第二日行前說明(左圖)、神父帶領行前禱告(右圖)。
第一站首先來到基隆市正濱漁港,活動團隊到港後就看見外籍漁工們已經排成一排等待活動的開始,在開始前基隆市警察局及社會處,為外籍漁工進行宣導活動,包含工作及生活上的法規宣導,以及申訴制度及詐騙預防的議題,讓外籍漁工能夠透過更多的資訊來保障自身的權益。正濱漁港在政府漁港分類中,屬於第一類大港,該港的漁船較多是大型漁船,因此每艘船上的漁工人數較多,所以當天共有146位外籍漁工收到禦寒的禮物,比原本預估的人數更多,因此備用的禮物也事先拿出來發送給有來排隊領取的外籍漁工們。基隆市在地的社福團體基隆市扶輪社,許多會員也一同參與在正濱漁港的送暖活動,讓在地的資源夥伴更能貼近這群外籍漁工,看見他們辛苦的努力付出,感謝為台灣漁業的奉獻及在地人日常飲食的需要。
▲新事、基隆市扶輪社於正濱漁港發送保暖物資。
第二站來到八斗子漁港,該港是第一類大港,其規模比前一站的正濱漁港更大,因此在規劃準備該港時,從原先的預估數量另外多準備備用的禮物,避免排隊的漁工們空手而回。活動車隊到港後,漁工已經排成長長的超過五十公尺以上長度的領取隊伍。在發送禮物前,基隆市警察局及社會處也利用機會宣導外籍漁工們相關權益法規,讓他們在工作及生活中可以避免不了解而違反規定。活動開始後,漁工們紛紛有秩序地一站一站領取禮物,開心的感謝聲此起彼落,正個港邊非常的熱鬧,雖然低溫卻因著開心熱鬧而溫暖起來。最後共有來自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等國家的漁工346位收到禦寒禮物,也是因著社會大眾的感謝,讓每位收到的都能感受到溫暖。
▲方進德神父於八斗子漁港發送冬被。
▲八斗子漁港。
第三站是基隆市長潭里漁港,共有20位外籍漁工拿到禦寒禮物,由於活動當下正下著毛毛雨,但港邊並沒有遮蔽物擋雨,因此就港邊飄著細雨中,盡快地發送禮物給前來領取的漁工們。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也讓溫暖一同讓該港的漁工感受到。在拿到禮物後,基隆市警察局及社會處也進行宣導,透過更多的資訊了解,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長潭里漁港。
第四站活動隊伍來到新北市深澳漁港,雖然深澳漁港在政府漁港分類上為第二類漁港,但是在港內工作的漁工人數不比第一類大港少,因此在物資禮物規劃上,在備用的禦寒禮物上也是特別準備,深怕活動時有漁工前來排隊卻無法領到禦寒禮物。該港共有來自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等國家的漁工251位收到禦寒禮物,他們排著隊靜靜的在每一個發送站領取,有秩序地讓人覺得備受尊重與感謝。
▲麥智寬神父於深澳漁港發送保暖物資。
▲深澳漁港。
第五站及第六站是南雅漁港及鼻頭漁港,這兩個漁港都是非常小的漁港,許多社會資源較難去來到這樣的小港。但新事不論漁港大小,只要有需要的地方都會前往關心,因此在南雅漁港共有6位印尼籍漁工收到禮物,鼻頭漁港共有8位外籍漁工,在寒風中收到社會大眾的感恩禮物。
▲南雅漁港。
▲鼻頭漁港。
第七站及第八站來到澳底漁港及馬岡漁港,澳底漁港有菲律賓籍及印尼籍共75位領取到禦寒禮物。其中有13位是來自萬里漁港的漁工,因為在前一日他們就已經在澳底外海作業,所以透過訊息告知新事督導他們目前人在澳底漁港,所以新事將原本在萬里漁港要發送給他們的禮物帶到澳底,透過活動隊伍親手交到他們的手上。馬岡漁港是新北市最偏遠的漁港,也是最不容易被關注到的漁港,因此新事為他們準備好禮物,並且活動團隊到現場發送,不因距離而影響,讓港內的20位印尼籍漁工都能同時感受到社會感謝之意。農業部漁業署也派員前來這兩個偏鄉的漁港關心港內工作的外籍漁工,並提供宣導品給漁工們,讓他們感受到台灣中央主管單位的關心,希望他們能夠安穩在台工作平安順利地回到家鄉。
▲澳底漁港。
▲馬岡漁港。
最後一站來到龍洞漁港,該港共有14位外籍漁工在港內工作。由於活動隊伍到該港時已經是下午時段,也是剛好他們回港休息的時間,所以港內的所有漁工都有拿到禦寒禮物,每位拿到禦寒禮物的漁工,他們用著靦腆的笑容向活動的工作人員說謝謝,在寒冬中這份感恩及感謝的心,在活動過程中相互流動,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努力工作付出是有意義及價值的。
▲龍洞漁港。
第八年的外籍漁工感恩送暖活動,在社會大眾及志工的同心合作下,共19個漁港有1616位外籍漁工收到溫暖的禦寒禮物。此次的活動在每個漁港都非常順利,因著過往的經驗,新事規劃更順暢的流程及注意每個小細節,透過事先的工作預備,讓活動能夠更加順利,外籍漁工能備感尊重的拿到社會大眾給予的禮物。新事代表社會大眾及外籍漁工的家人們,獻上一份感謝的禮物,感謝這群外籍漁工為我們在地日常的飲食需要,及母國家人們的生活需要辛苦付出,相信這份感謝能讓外籍漁工們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付出及價值。
▲活動結束後方進德神父帶領工作人員於龍洞漁港禱告。
▲全體工作人員大合照,感謝各界的溫暖捐贈。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24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