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社會默默貢獻,卻未曾被看見的工作者

今年(2025)1月18日,由耕莘文教基金會與窮學盟(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聯合在耕莘文教院的大禮堂內舉辦的「耕莘貧窮議題講座」,邀請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五角伴和人生百味等公益團體,為不同勞工服務領域的社會工作者們,與民眾分享底層勞工不同的勞動生態與貧窮樣貌。


▲耕莘文教基金會徐森義神父為講座致詞。

服務外籍移工已超過二十年的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本次由新事鍾佳伶執行長與李正新副主任出席。鍾佳伶執行長提到,外籍移工與本國勞工的最大共通點,就是都在努力打破貧窮,但移工的語言能力不足,無法理解雇主的要求與對工作的期望,是導致勞雇糾紛的諸多原因之一;部份雇主支付移工最低薪資並希望移工能滿足對工作的期待,但是對移工而言,有自己必須在經濟上能夠照顧母國家庭的難處,也因為移工人在台灣,家庭卻在母國,本身如何以遠距離的方式維持家庭關係,對移工而言也是沉重考驗。然而,在台灣進入超高齢社會的情況下,家庭照護人手不足的狀況將會越來越普遍,台灣的家事類移工只會越來越多,如何介入聘僱移工家庭,運用社會工作方法為移工與雇主提供服務,協助移工理解雇主的照護需求,進而達到維護移工的勞動權益與經濟需求的滿足,是幫助移工能在台灣繼續從事合法工作,打破貧窮循環的關鍵。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執行長鍾佳伶講解新事服務願景與目標。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執行長鍾佳伶,分享家事類移工適應照護工作的不同階段。

李正新副主任以長期服務台灣各海岸漁港的經驗,提到外籍移工想要來台灣工作,就必須「要讓自己更窮,才能博得機會,讓自己翻身」。移工來台工作需要由母國仲介與台灣仲介聯繫引進,但仲介服務費的明細與項目不透明,導致移工需要透過貸款才能支付過高的仲介費來台工作,變成是先舉債,再來台工作還債的情況,而入台工作後,可能時常因為語言不通,導致工作出錯誤,被雇主責罵,若仲介在移工求助時不予理會、移工又無力改善自己的工作處境,可能會導致移工別無選擇,只能逃跑。

這樣的勞動生態並不罕見,根據移民署2024年11月統計數據,在台逃逸移工人數已來到9萬269人,李正新副主任提到自己曾服務過的移工案例,有一位印尼籍漁工,靠著父親騎三輪車存下的積蓄以及貸款,終於在113年來到台灣從事螃蟹捕撈的漁業工作,卻不幸地遭受仲介暴力對待。

在台灣,若是捕撈上來的螃蟹已經死掉,就必須丟棄,不能販賣,但對來自印尼爪哇、勤儉度日的漁工來說,把還能吃的食物丟棄是十分浪費的事,但這位漁工不知道該如何與雇主表達,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手上已死掉的螃蟹,就這樣因為呆立在原地而被雇主叨唸;在一次捕撈作業中,因不慎被螃蟹夾手,情急之下把螃蟹打死,被雇主看到,認為他刻意糟蹋漁貨,就像仲介表明不想繼續聘用。

仲介在接獲消息後,非但沒有協助雇主與漁工溝通,反而是跟漁工提出「賠償違約金」或是「讓仲介打一頓」這樣離譜的選項,後來甚至扣留這位漁工的手機,不讓他與外界聯繫,漁工最後受不了被不當的對待,趁仲介不注意時逃跑。新事副主任李正新透過不斷的聯繫北海岸各漁港的聯絡人後,終於在宜蘭找到這位漁工,陪同對方向警方報案並將漁工帶往印尼在台辦事處協助安置。

移工的勞動生態十分複雜,政府如何監督違法仲介,提供移工在遭受不當對待時可近性高的求助管道,是降低移工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逃跑的重要助力。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正新,簡介漁工港邊生活、勞動生態。

服務拾荒者的五角伴和服務無家者的人生百味提到,底層貧窮者的工作樣態的形成,絕非是因為懶惰、不努力,人為什麼會選擇現在的工作,又為什麼會陷入現在工作處境中,往往有諸多不得已的原因,不應該隨意的就被貼上負面標籤。

五角伴共同創辦人王品涵指出,回收的工作最基本的就是做好分類,對心智障礙者來說,是可以勝任的工作;有許多家庭照顧者,需要在照顧時間之外想辦法賺取收入,但要找到能夠配合時間的工作太難,而從事回收對他們來說,就是在工作機會太少的情況下所做出的不得已的選擇。


▲五角伴創辦人王品涵帶領聽眾認識拾荒者生活樣貌。

無家者的處境也十分艱難,許多無家者身患疾病或是因為年老導致身體衰退,使得身體與精神狀態無法負擔長時間的工作,這也使無家者能夠從事的工作選項大幅減少,僅能從事零散的工作,賺取微薄收入,但這樣的收入無法幫助他們獲得基本生活所需,只能繼續露宿街頭。

在這樣的處境下,拾荒者與無家者往往還須忍受家人的眼光與社會身份的歧視,但無論是誰,都只是要找到方法能夠活下去而已。人生百味—百味家屋/街頭物資專案負責人羅靖茹提到:「生活中有諸多小小的事件,其實都是靠著沒沒無聞的底層勞工建構起來的,若今日生活中沒有無家者,也沒有拾荒者和移工,或許我們許多人的日常生活都將無法持續順利運作。」


▲人生百味—百味家屋/街頭物資專案負責人羅靖茹分享無家者議題。

在講座最後的問答時間,講者們回應聽眾的疑問,並說明「人權」在社會結構下要能夠進步,需要政策、人民、社會資源的支持,不斷地提升人民對於貧窮樣貌的認知與互助的意識,才能夠促使台灣貧窮人的權益能夠真正被落實。不再將移工的勞動力當成是商品,才能促使政府修法保障移工能擁有與台灣人同樣的勞動權益;不再以既定的價值觀審視社會中底層人們的工作選擇,而是要能夠從對方的生活故事去理解他們選擇這份工作的成因與生活中的困難之處,看見每個人為突破貧窮的做出犧牲和努力,以創造共融平等的文明社會。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戮力促進資源分享的共好社會,長期致力於移工樂活並長者安養,共構移工、雇主和諧社會,幫助社會上受到剝削、不公正對待的弱小族群,邀請您一起成為他們的守護者,您的捐款將幫助這些無能為力的人走出困境、獲得權益援助,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