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JL 發表

圖文/蘇培煊
台灣的夏天每天幾乎都超過攝氏30度,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開冷氣。但即使是在現今科技那麼發達的社會中,卻還是有一群人無法享受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我們從新事的台北辦公室,開車到基隆八斗子漁港,來找我們一直在關注的群體—外籍漁工。
當天的天氣非常好,大部分的漁工都出海了。平日繁忙的漁港,當天只有看見10名左右的漁工在船上休息。現時於基隆的漁工多為印尼籍,來到台灣以後,他們便徹底成為了「海上人」。平日他們要出海,而不用出海的日子,他們亦是待在船上,衣、食、住、行,均在船上進行。工作時在船上,不用工作的時候也是在船上,洗澡、吃飯、休息或睡覺。
其實在我們跟他聊天之前,就在遠處看到這一名漁工了。他穿著背心、短褲,在船上坐著。當他看到新事的員工走近,馬上把揭起的背心、和捲起到大腿根部的褲管整理好,再以燦爛的笑容和我們打招呼。即使是在炎熱的天氣、在漁船上,這名漁工還是會想以自己能力所及、最整潔的狀態來面對他人。一般外界對外籍移工的印象都是認為他們很邋遢,他們也想穿著整齊乾淨的衣服示人。然而,在船上工作的他們,衣服長期受到汗水、海水及柴油的沖洗,早已變得粗糙殘舊。最後,只能稍作整理,來面對來探望他們的人。滿頭大汗、被天氣折磨底下,這已經是他們能做到最整潔的樣子。
每一個晚上在船上開冷氣,都會用掉40公升的汽油,對他們的雇主來說是一筆龐大的消費。因此,並不是每個漁工於船上睡覺都能享受著冷氣。你又能忍受大白天在30度下不開冷氣嗎?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36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