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受傷的人,再次創造希望

在台灣,有許多人因為職業災害,失去了原本熟悉的工作與生活能力。曾經,他們是工地上頂著烈日揮汗的工人,是在漁港日夜奔波的漁夫,是默默支撐社會運轉的基層勞動者。但工作中的意外,導致了身體上的疾病或傷痛,讓他們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生活陷入困境。

在今年最後一場「職災職業訓練體驗活動」中,新事與泰山職業訓練場攜手合作,陪伴職災勞工走進職能重建現場,感受技能學習的力量與希望。早晨八點半,他們準時到達集合地點,帶著些許緊張卻也期待的心情開始學習。第一堂課是電腦的設計,對於年紀較長、面對科技操作不熟悉的成員來說,使用Adobe AI 軟體的過程困難重重。他一度顯得被動,不太願意嘗試。但在社工與家人的鼓勵下,他慢慢放下抗拒,開始一步一步操作,雖然緩慢,但也逐漸進入狀況。

但當成員進到工作現場,第一次親手將圖案轉印到衣服上,那份自己也能做到的驚喜,讓他興奮得高高舉起作品反覆看。而更令人動容的是,當換到馬克杯轉印的時候,他也親自操作,雖然過程相比他人緩慢,但依舊靠著自己的力量一步步完成。那份成就感,從他的笑容裡清晰可見。


▲職災勞工學習如何操作電腦軟體。

另一位成員則展現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他雖然同樣是第一次接觸此設計軟體,但很快就找到興趣,甚至不斷挑戰自己,主動為自己的作品加上更多獨特的設計。他的眼神裡透出專注與成就感,那一刻,他不再只是職災勞工,而是重新找回了創造的力量。

這位成員在課程中展現了積極的一面。他不僅完成了設計,還不斷嘗試加上更多細節,直到老師提醒他該暫存才肯停下來,最後做出的作品讓他非常滿意。他甚至在午餐後立刻回到電腦前繼續修改。這份專注,讓人看見職災勞工不只是需要被幫助,他們同樣擁有創造與學習的潛能。
▲工作人員分享機器操作方式。


▲職災勞工自己完成操作。

這些作品或許只是簡單的衣服與馬克杯,但對他們而言,卻是一種自我重建的開始。因為手作,他們不再只是被照顧的角色,而是能親手創造、重新找回自信的人。每一次將圖案轉印成功的瞬間,都是他們在證明自己依然可以做到。這樣的力量,讓他們從過去的傷痛慢慢走向未來的可能,而不再被侷限於身為職災勞工。

我們看見,一位原本不太願意動手的成員,因為一次次的嘗試,終於在自己的作品裡找到驕傲的笑容;也看見另一位成員,從一開始的探索,到後來能主動加上創意設計,過程中展現的專注與喜悅,正是他重拾生活掌控感的最好證明。

手作,不只是技術上的培力,更是一種療癒自我的過程。這使得職災勞工不再停留在失落與無力,而是有機會透過雙手再次創造價值,證明自己依然能為生活帶來色彩。這些作品,裝載的不只是圖案與顏色,而是他們生命裡重新燃起的希望。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戮力促進資源分享的共好社會,幫助社會上受到剝削、不公正對待的弱小族群,邀請您一起成為他們的守護者,您的捐款將幫助這些無能為力的人走出困境、獲得權益援助,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