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JL 發表

在台灣這片溫暖的土地上,有一群默默付出的朋友—來自印尼、菲律賓、越南的移工。他們不僅是產業的中堅力量,更是許多家庭不可或缺的陪伴者。然而,除了辛勤的工作,他們還擁有另一個身份:「文化的傳遞者、夢想的追尋者。」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本次展覽以「突破隔閡、促進共融」為核心理念,展出42幅禪繞畫與24幅文化插畫,每一條線條都蘊含著移工對家鄉的思念、對台灣的描述,以及對未來的期盼。
從「食、衣、住、行、育、樂」到「我們一樣」等十個主題,作品中不僅有異國風情,還能看到珍珠奶茶、臭豆腐等台灣元素,這些細節讓人會心一笑,也讓我們看見文化交融的美好。
▲外籍移工精心製作展出的畫。
展覽開幕時耶穌聖心會院院長詹德隆神父、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曾宛婷秘書、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Husen Mauludin、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GINA LIN、台北市民政局林峯裕科長及本中心執行長皆一起共襄盛舉,台上的移工畫家們拿著麥克風,有些用自己的母語娓娓訴說,雖然在沒有翻譯下聽不懂每一字,但語氣的抑揚、眼神的專注,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熱情,畫作上的曲線、紋樣隨著聲音也一同流動了起來,語言或許是隔閡,但情感不是;有些用中文與我們介紹著畫作,訴說其背後的故事,此時畫作不在是藝術,而是生命的低語。
▲「第7屆台北國際移工禪繞畫展」開展合影。
除了靜態展覽,現場還有五大互動體驗區,讓參觀者透過文化問答、祝福樹,與移工朋友交換微笑與祝福。印尼、菲律賓、越南的傳統舞蹈與歌聲,讓陽光大廳成為一個充滿律動的舞台,觀眾隨著節奏拍手、舞動,現場氣氛熱烈而溫馨。許多長輩在家屬陪伴下參與活動,甚至加入舞蹈的行列,臉上洋溢著笑容。這一刻,語言不再是隔閡,因為情感早已連結彼此。
▲東南亞傳統舞蹈表演。
在展覽的期間,看到了很多看護工推著長輩來去各個國家的介紹攤位,也會看到大家帶著老人家一起舞動,氣氛很好,老人家的臉上也掛滿了笑容。其中有一個問題是看護工一個月的休息天數有幾天,好多人遇到這個問題都會答錯,知道答案後都震驚,其實他們大部分每個月都只有一天的休息日,因為家庭看護工是需要長時間的照顧老人或病人,且有時他們還要做著許可外的工作。看護工長期無法返家、語言溝通問題、工時長等等…,他們用心的照顧家中長者,讓雇主可以安心的工作,我們應該要給予他們多一點支持和尊重,讓他們知道的工作是可以獲得尊重與感謝。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將持續努力,推動更多促進共融的行動,邀請您繼續關注、支持,讓移工在台灣不只是勞動者,更是被看見、被尊重的朋友。
▲傳統舞蹈表演者與長輩互動。
▲外籍移工的禪繞畫畫作。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戮力促進資源分享的共好社會,長期致力於移工樂活並長者安養,共構移工、雇主和諧社會,幫助社會上受到剝削、不公正對待的弱小族群,邀請您一起成為他們的守護者,您的捐款將幫助這些無能為力的人走出困境、獲得權益援助,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