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JL 發表

今年的中秋節即將來臨,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移工中文班的學生們在9月14日星期天的下午,用各色粉筆將教室的黑板彩繪出中秋節的意象,準備今日與老師、學長姐們一同慶祝中秋節與教師節。許多已經畢業、拿到中文檢定測驗後轉為白領的學生,都趁這次回來分享他們的學習過程,中文班的老師們也在這次的活動中,分享了自己教學這麼久的感想。
志工老師-盧老師20年前就在新事教移工中文,一開始上課地點從迪化街到中央大樓,再到和平東路的辦公室,中文班經歷了好幾次的搬遷,最後才來到輔仁大學的聖博敏神學院 ,在這十幾年的搬遷中,盧老師一直都在中文班,用心教導著每一位移工,看著他們的成長,盧老師說,看見班上有學生能夠專心聽課,這讓老師覺得很安慰,也因為大家都要很專心聽、仔細聽,才能聽得懂中文與上課的內容,第二是知道教得有幫助,有些畢業的移工雖然回國了,但是還有聯絡,甚至回國後找到不錯的工作,現在還會來問老師中文的問題。當然也很高興許多移工可以繼續留在台灣,並且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有人已經買車了。
盧老師感慨的跟大家說,當然雖然學習可以很快樂,但是也可能很累,有的人上大夜班,早上才下班,連回家洗澡都來不及,就要辛苦的來上課,但是好好學中文,可以存比較多的錢,有比較好的工作,也可以幫助家人有更好的生活。
▲新事鍾佳伶執行長預祝移工們中秋節愉快,並發送月餅。
另一位志工老師-李老師,則是透過講述越南跟台灣教師節的歷史,來讓移工們了解兩國教師節文化與由來的不同。在台灣,我們教師節是紀念至聖先師-孔子的生日,而在越南,教師節是由政府依規定所訂的官方節日。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們能學習到因材施教的內涵,是來自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教學方式,就如移工在台灣學中文的方式,就需要跟台灣人學習的方式不同,依照每個人的需求去調整教學的方向與模式,使每個受教者都能發揮最大的學習效益,這就是教育的意義。
▲通過華語測驗的移工送上親手做的禮物,對老師們表達感謝。
許多已經畢業的學長姐們也都來參加這次的活動,與好久不見的老師一起吃月餅,送上親手做的禮物,不但表達對老師的敬意與感謝,也一起體現中秋節月圓人團圓的意義,將自己在台灣的工作經驗、學習經驗,以及面對中文考試的經驗傳承給學弟妹。許多學長姐們都說:「練習、練習、練習,每天下班後回家都是練習,雖然很難,會覺得看不懂很挫折,但是你只要一直練習,久了你就懂了,然後一定要來上課,要把握機會說中文,說錯了也沒有關係,至少你有練習,知道哪裏要改,下次就會懂了。」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也在這一天發放由愛心人士捐贈的月餅和餅乾,將社會大眾的愛心與移工們分享,讓日常忙碌、鮮少有機會體驗台灣節慶的移工,也可以品嘗月餅和人情帶來的中秋佳節的氣氛。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戮力促進資源分享的共好社會,長期致力於移工樂活並長者安養,共構移工、雇主和諧社會,幫助社會上受到剝削、不公正對待的弱小族群,邀請您一起成為他們的守護者,您的捐款將幫助這些無能為力的人走出困境、獲得權益援助,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