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JL 發表
洗澡的地方,應該是在浴室或是一個隱蔽的空間,夏天天氣熱,用冷水沖個清涼的澡;冬天天氣冷,用熱水沖個暖和的澡,是最自然、最基本的。然而,每每在漁港邊總是會看到外籍漁工,在船隻的甲板上或是漁港路邊,直接穿著一條內褲,在人來人往的情況下,眼神放空不好意思直視路人的眼睛就沖起澡來,沖澡時還順便把穿在身上的內褲一併洗一洗。雖然知道隨時會有路人經過,但也只能先打理好自己,在異樣的眼光不斷衝擊之下,強烈的無力感早已顯得沒那麼重要了,什麼人的尊嚴、人權的價值都已拋在腦後。冬天低溫寒冷時,一邊抖跳著身體,一咬牙將冰冷的水往身上沖,沖完後整個身體冷到不停地瑟瑟發抖,跺着脚,牙齒也不住地打着寒颤。我們心裡總是充滿疑問,怎不去洗澡間或是找個隱蔽的地方洗澡,為何要強逼自己把尊嚴放一邊,去洗個不好意思的澡;冬天時為何不燒個熱水,洗個熱水澡,免得受寒而感冒生病,再來又要面對生病時的困境及就醫的不方便?
綜觀東北角海岸數十個漁港,有規劃洗澡空間的漁港屈指可數,其中有熱水的更是少得可憐,並且還要在規定時間內才有熱水可以使用。有些外籍漁工去公共洗澡堂洗澡時,還會被國人驅趕辱罵,嫌他們髒,使得他們因害怕而不敢使用,例如磺港漁港等便是如此。
或許有人會問,船上沒有洗澡的地方嗎?如果是較大的漁船,有些還會裝上電熱水器供應熱水。但是絕大多數的中小型漁船,因為船上空間有限,而沒設置洗澡間。有時出海捕魚,出去5天、10天都沒洗澡也是常有的事。遇到冬天寒流來時,有些漁工因為怕冷或是怕天氣冷沖冷水會感冒,好幾天沒洗澡也是常見的。當漁工想要洗熱水時,他們必須要在船上,用插電式煮水壺煮一些熱水,再將熱水端到漁船甲板上,或是港口邊有水龍頭的地方,和著冷水來沖洗身體,但前提是要雇主同意他們在船上煮熱水來洗澡。有些雇主因為要省電費,所以不會同意,有些漁工會因為不好意思問,因此只能強忍著洗冷水。
看著他們,不禁讓人想到在路上常看到的無家可歸者,雖然露宿街頭,但還是能夠到公共澡堂關上門洗澡,還有自己的隱私空間,相較之下外籍漁工的處境卻比無家者更為艱困。這些帶著家裡託付的希望,離鄉背井來台工作的移工,承受著來自陌生環境的壓力,以及面對一些不友善的對待,是為了想給家人、子女更好的生活環境,再苦也只能忍氣吞聲逼自己去接受。他們在家鄉時,生活雖然貧窮困苦,但至少還能擁有人的基本價值與尊嚴,可以有自己一隅的小小空間與隱私,來台之後這一切的權利、尊嚴幾乎被抹滅殆盡,一家之主淪為螻蟻,甚至還必須承受外界不友善的眼光,被貼上各種負面標籤,試想這些情景若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叫人情何以堪?因此我們必須多一分了解和體諒,日後若在漁港邊看見這群以「國王的浴簾」遮蔽洗澡的外籍漁工,請以平常心相待,為他們保留最後一絲尊嚴。也期待政府能正視和協助這群支撐著台灣漁業的辛苦漁工們,提供港口邊的洗澡間,給予他們友善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有一個基本空間,來維持自己的個人衛生,讓世界看到台灣對於維護人權基本價值的重視與行動!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需。祈盼依靠大家的力量與支持,以持續走入這群不曾被關心過的弟兄們身上,喚起希望、散佈喜樂! 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秦小姐,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