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JL 發表

本次活動迎來了一組來自印尼的醫學系大學生交流團,他們來到位於基隆的八斗子漁港進行實地走讀,以深入了解在台工作的印尼外籍漁工的工作與生活狀況。活動由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正新副主任親自帶領,並以中印雙語進行導覽,沿著漁港一路走訪,結合現場觀察與說明,協助學生從實務角度認識移工在台的處境。走讀過程中,印尼學生們展現出極高的參與熱情,不時主動以印尼語向在場的漁工打招呼,漁工們見到同樣亦是來自印尼的學生到訪也感到格外親切與開心,熱情回應,整個氛圍溫馨且充滿人情味。這樣的互動不僅增進了學生對移工生活的了解,也讓移工們感受到被尊重與關懷,是一次意義深遠的文化交流。
活動也特別安排參訪漁港內設置的祈禱室——專為穆斯林漁工打造的信仰空間。在這裡,正新副主任向學生介紹印尼移工在台如何保有宗教生活,包括集體祈禱、齋戒、節慶活動等,讓學生更加理解宗教與文化在移工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參觀港邊祈禱室。
除了八斗子,我們也前往馬崗漁港進行實地考察。我們剛好遇到漁船靠岸,漁民們正忙著整理漁網,將魚、蟹、貝類等漁獲從網中取出。漁網經常在出海作業時受損,因此每次回港後都需花大量時間修補,這是他們日常的重要工作之一。工作結束後,船員們圍坐用餐,主食為白飯,配上當天捕撈的魚,簡單卻充滿能量。他們還搭配印尼傳統的蝦餅一起食用,展現了文化延續與生活的交融。
▲就地取材的午餐。
最後,我們也走訪了金興造船廠,廠內僅有一位外籍廠工。他已來台8年,中文能力良好,甚至親手設計了一棟特色建築作為移工的聚會與慶典空間。該建築融合船舶元素與彩繪藝術,展現出他在異地生活中逐漸建立起的歸屬感與創造力。
▲造船廠參訪。
這次的活動不僅讓印尼學生更具體理解移工在台的真實生活,也讓我們反思如何促進本籍與外籍勞工間的理解與連結。移工不只是勞動者,更是帶著文化、信仰與生活智慧來到這塊土地的人。
唯有跨越語言與偏見,真正看見「人」的面貌,才可能邁向一個更共融的社會。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36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