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一張提款卡,讓她陷入司法風暴 — 但她不是共犯,是受害者

當她第一次踏上台灣的土地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要努力工作,讓遠方的家人過得好一點。她是印尼籍家庭看護工,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語言不通、文化不同,但她沒有時間害怕。雇主家中有位年邁長者需要照顧,她的生活從此被綁在一張摺疊床與一個小櫃子之間。她日夜守在床邊,協助翻身、餵食、清潔,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她不常說話,因為中文不流利;她不常出門,因為工作時間覆蓋了整天。

讓付出的人留下來:我們支持廢除藍領年限

當我們走進台灣的照護機構、製造工廠、漁港現場,總能看見移工默默付出的身影。尤其在無數家庭中,外籍看護工早已成為照顧失能長者的日常依靠。她們清晨起床,熟練地為阿公阿嬤翻身、餵食、清潔,甚至在醫院陪診時,能用流利的台語與護理師溝通。她們不只是照顧者,更是家庭的一份子,是長照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支柱。

其實我們也喜歡乾淨

圖文/蘇培煊 有些人比較乾淨,有些人會比較邋遢,但沒有人是「不喜歡乾淨」的,只是每個人對邋遢的忍受程度不一樣。7月17日,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帶著一眾實習生來到基隆及新北市一帶的漁港進行日常探訪,讓實習生們了解漁工的日常。

「新事」主動走進異鄉人

在「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簡稱:新事)開始實習的第二天,就有機會跟負責漁工組的李正新副主任去拜訪了北部的幾個漁港。我們當天走訪了龍洞、澳底、鼻頭、南雅、深澳、潮鏡和八斗子七個漁港。在「新事」的協助下政府在漁港為漁工提供了祈禱室、洗澡間、衛生間;有的漁港只有洗澡間、衛生間;也有的漁港這些設施都沒有。「新事」還在和政府的協商中,藉著這些基本設施,「新事」希望幫助漁工維護其人性的基本尊嚴。

「原來這樣是違法的」:學習自身權利的女性移工故事

圖文/朴圓 隨著現今勞動市場日益跨越國界,越來越多外籍人才進入本地勞動市場。根據勞動部114年5月的統計,臺灣的移工總人數達到83萬7,846人。其中,在臺從事機構看護、家庭看護或家務工作的社福移工共有21萬6,893人,占有相當高的比例。這些移工當中,女性比例極高,且許多人對中文仍不熟悉。

看見被忽略的角落—我們在漁港遇見的他們

圖文/田育妮 一場跨越八個漁港、持續一整天的外展關懷行動。這並不是一趟觀光旅程,而是一次與「被看不見的人」真實相遇的機會。 我們與遠從異鄉來台工作的漁工們,進行了一場場不長卻真實的對話,記錄下他們的生活狀況、居住環境,也一同思考「被看見」這件事,對於他們意味著什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