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樣是違法的」:學習自身權利的女性移工故事

圖文/朴圓

隨著現今勞動市場日益跨越國界,越來越多外籍人才進入本地勞動市場。根據勞動部114年5月的統計,臺灣的移工總人數達到83萬7,846人。其中,在臺從事機構看護、家庭看護或家務工作的社福移工共有21萬6,893人,占有相當高的比例。這些移工當中,女性比例極高,且許多人對中文仍不熟悉。

語言障礙不僅帶來生活上的不便,更可能威脅她們的基本權利。許多女性移工被迫從事契約以外的工作,護照與居留證遭雇主沒收,甚至因宗教或文化背景而遭到歧視。即便她們意識到這些行為不合理,也常因不熟悉相關法律或不知如何求助而選擇沉默。

例如,有位雇主透過仲介公司聘請外籍看護後,將其護照收為己有,並要求她簽署同意書。然而,這種做法違反了《就業服務法》第57條 第8項的規定。依照法律,移工應由本人保管能證明身分的證件,如護照與居留證。又如個案B小姐,一位伊斯蘭教徒,每日須朝指定方向祈禱五次,但其雇主卻不允許,顯示出對移工宗教信仰與文化缺乏理解與尊重。

 


▲外籍移工-勞資爭議課程說明。

面對這些問題,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為受到不當對待的移工提供法律協助等相關服務,協助她們重新認識與行使自身的權利。7月10日,中心舉辦了「移工勞資爭議處理課程」,幫助女性移工了解自己的勞動權益,並學會如何在遭遇不公時保護自己。課程中以實際案例為基礎,傳達了「非本職工作可依法拒絕」、「護照與身分證件應由本人持有」、「遭遇性騷擾或性侵時應如何應對」等具體資訊。


▲案主分享自己的經驗

其中一位女性移工就表示,她從未收過薪資明細。對此,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依據現行法規,向她說明雇主必須提供中文與其母語撰寫的薪資明細,並清楚載明實領金額、計算方式與扣款項目等內容,以協助她了解自身薪資結構。

許多移工因缺乏法律知識與制度性資訊而無法主張應有的權利,只能默默承受不公平的待遇。然而,這不應僅被視為個人的困境,而是整體社會應共同面對與解決的重要課題。我們需要更加傾聽她們的聲音,並致力於改善制度與提升大眾認識。當我們多踏出一步,或許就能成為改變她們生活的起點。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戮力促進資源分享的共好社會,長期致力於移工樂活並長者安養,共構移工、雇主和諧社會,幫助社會上受到剝削、不公正對待的弱小族群,邀請您一起成為他們的守護者,您的捐款將幫助這些無能為力的人走出困境、獲得權益援助,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