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浴室與祈禱室

文/高嘉黛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服務的對象以勞工為主,其中竟然包含了外籍漁工這個少數人的族群,而且還是以外展的方式,去到每個港邊接觸漁工,覺得很新奇、很有挑戰,因此便選擇這裡作為研究所的社工暑期實習。

雖然不懂外籍漁工的語言及生活文化,以及港邊的人文訊息,但仍舊希望以社工所學,協助改善漁工們的困境。在閱讀漁工相關文獻時,了解到他們因為語言、海上工作關係,在居住場域、就醫、飲食等方面,都有許多的困境與問題。

生活中常見的浴室、廁所、廟宇、教堂,對我們而言早已習以為常,很難去思考到有那麼一群人,生活在台灣,卻沒有屬於他們生活的空間。中學歷史課本也提到,過去台灣人為了保祐出海的人們,會設立媽祖廟、城隍廟等,祈求平安,如今換成外籍漁工要面對未知的討海生活,卻沒有屬於他們宗教信仰的空間,讓他們可以尋求心靈的平靜,度過孤獨的北漂日子。

新事這幾年也一直在推動漁港邊的盥洗室與祈禱室的空間,這次的外展服務,除了在旁邊觀察正新督導如何與漁工們討論工作、仲介、薪水等議題,也看見督導到每個港口都會去找設立的祈禱室、盥洗室在哪,也會詢問漁工們祈禱室有沒有開放使用。

到萬里漁港時,那邊還沒有祈禱室,新事的正新督導也趁著與漁工聊天的機會,詢問他們港邊閒置空間的使用狀況,期待找到對於漁工們來說最合適、方便的地點。督導也說,硬體設施不只是有就好,還要漁工們願意去使用。

到富基漁港時,看見有一棟建築物正在整修,有廁所、一大間文康室、設備室、垃圾處理室……就是沒看到祈禱室在哪,僅有港邊臨時用帳篷搭建的。督導詢問船上的漁工,第一艘船的漁工不清楚,便去找後面幾艘船的夥伴,就這樣,有一位漁工帶著我們回到那棟建築物。原來祈禱室在旁邊小小的一間。縱使規劃的空間不大,讓人覺得可惜,不過卻也看見民間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協助漁工們打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到龜吼漁港時,有去查看新設立的衛浴設施,意外遇到附近的漁船主,他主動和我們說廁所常有堵塞問題,而督導也順道與他聊天。漁船主說他回到港邊,也會來這裡洗澡,冬天的時候不會,因為不想搶漁工們的熱水;還說漁工常請他吃東西、喝茶,但他會覺得不好意思。督導也趁這個機會,和漁船主說因為信仰關係,漁工們樂於分享,使他們能夠獲得財富。看見這樣的互動,也讓我了解到,除了剝削漁工的雇主與仲介,還是存在著對漁工友善與親切的人們。

今日的外展,看見漁工們真實的生活樣態,也看見各方的努力,共同建構起一間間盥洗室與祈禱室。期待兩個月的實習,能夠有更多機會接觸漁工,貼近他們的生活。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24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