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向北方 我所看見的漁港移工

文/張仁愷

炎炎夏日,陽光灑落在基隆漁港的海面上,海面映照出的光刺眼的無法直視,但卻照不亮漁港外籍漁工生活的困境。

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期間,跟隨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行動服務隊到漁港邊外展,由正新督導帶領我們前往基隆四座漁港進行漁工關懷服務,正逢滿月期間,以捕小卷為主的漁船隻不出航,所見的景象不如想像中那般忙碌,漁工們各個老神在在,有的打著赤膊散步,提著蠻牛和同事談天說地;有的和船員、船長在甲板上,邊叼著菸邊和大家有說、有笑;有的騎著電動自行車,看似沒有目的地在漁港旁閒晃著。而督導像是當地的社區居民,每見到任何一艘有漁工的船,便會上前寒暄幾句,有時一聊便是五分鐘,談話中也吐露著那真誠卻不逾矩的關心。

接著,督導也和我們介紹了外籍漁工的居住環境和遭遇的困境。而現今最為人詬病的絕對是所謂的「廠住不分」,絕大多數的漁港外籍漁工幾乎均居住在船上,或許會有人認為那都是他們自願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台灣的外籍漁工如果扣掉仲介費、及勞健保相關費用,所剩的薪資與所付出的勞動力,可以說是相當低廉,個人可支配所得很難支撐房屋租金,還可能面臨房東的隱性歧視。更不提許多船主也是直接表現出「你想睡別的地方就別來了」的態度。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將外籍漁工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控制在船上,管理上顯然會方便許多,一來在非工作時段能夠幫忙雇船,也能防止逃跑的情形。這樣「廠住不分」的情況下,生活品質低落成了一種必然。

我們因此觀察漁工的居住環境,只能說相當難以想像這是人能夠居住的地方。許多船的甲板上髒亂不堪,還得在狹窄空間擠出位子掛曬個人衣物,甚至看不出在船上該如何行走。督導也提及,本來移工洗澡僅能在船上或岸邊,做簡單清洗,但需要在光天化日之下,裸著身子,若旁人經過也無從迴避,相當傷害人的自尊。

近年在民間團體向政府相關單位倡議下,在岸邊陸續設立了沐浴間、廁所及祈禱室,使得漁工們至少有個遮蔽的空間洗澡,但我們親自走訪,發現裡面也是長滿了青苔和黴菌。

回程的路上,正新督導再次和我們談到此事:「目前全台外籍漁工共三萬多人,分佈在各港口的船上工作及生活,讓這些人工作完後,回到陸地上生活,是件困難的事情嗎?
我認為台灣已處於已開發的國家,人權不斷受到重視與改善。但外籍漁工的人權卻被忽視落後許多,是否我們該檢視反思,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讓外籍漁工仍舊工作生活在這樣不友善的條件環境中。政府祭出改善的策略,讓其尊嚴的存在若隱若現!」

「我飄向北方,別問我家鄉」,只希望每一個為了養家餬口而遠赴異鄉打拼的人們,在這個最重視民主與人權的台灣,都能受到最妥善的照顧。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24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