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新變化,原民青少年學編織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於6月12日安排了一堂文化編織課程,請了專業的瑪雅‧伍茂老師教導學生吊袋編織課程。老師把展示品給學生看時,每個學生都非常好奇,都在向老師提問:「老師這個是等下要做的嗎?」「老師這個有在賣嗎?多少錢?」「老師我等下可以做兩個嗎?老師我想做粉紅色的?」等等諸多問題在老師周圍迴盪。老師立即把學生的思緒拉回來,並向學生說明等等要製作的編織吊帶,每個人都有一條,顏色都幫你們配好了,你們就依造自己喜歡的顏色挑選。


▲講師說明編織流程。

學生聽完老師的說明,接著就去台前拿取自己喜歡的配色,並跟著老師的步驟去製作吊帶,在製作中每個孩子都非常認真,為了製作出漂亮的吊帶,課程中積極向老師提問,老師也非常開心這些孩子們很積極學習。


▲講師親自教導原住民青少年。

一下子!就有學生很快地把吊帶編織出來了,但有的學生卻還在耐心慢慢製作,老師看了看完成的編織後,向其他學生提醒在編織時需要耐心且專注不可以搶快,接著向最快編織完成的學生說明,他的吊帶因為貪快所以邊線都拉不太整齊,輪廓凹凸不平。如果你要做漂亮就一定要拆開重新製作,慢慢編織,學生聽完也造著老師的指示重新製作。

這時一位速度稍慢的孩子也做完了並請老師檢查他的作品,老師看完後立馬稱讚了這個學生,並向大家說明這個學生編織的力道非常的剛好,所以她的吊帶非常的整齊好看。老師看了其他還沒製作完成的學生們並鼓勵了他們,讓大家繼續有耐心的把作品編織完。課程結束後,老師蒐集了學生們的的回饋。


▲原住民青少年動手編織。

小然:這很簡單阿。做起來不太困難。

婷婷:老師教的都聽得懂,所以很快就上手了。

小尾:做起來好難喔!都編的醜醜的。

羽羽:我很常幫妹妹編辮子,所以這種編法很簡單。

阿冠:我的力道都抓不好,所以有些地方疏有的地方密。

晴晴:這個吊帶很好看,我之後要自己買材料製作。


▲原住民青少年的編織作品。

聽完這些回饋老師給孩子們很大的讚賞,並說明學習文化非常重要,所以你們有意願學習並傳承他是件值得鼓勵的事情。

時代在進步,傳統文化也在被創新漸漸融入新社會中,而孩子們也應與時俱進,學習傳統與創新的結合,相信在傳承文化中他們能發展一套屬於自己的創新文化。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我們推展部落及竹東原住民青少年課後關懷,協助全人成長,強化族群認同、快樂學習,更重要的是我們用愛填補了許多匱乏的心及家庭,讓他們的生命得以翻轉,開創有希望的未來。我們的服務很需要您的捐款支持,請按下“我要捐款”(線上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支持和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