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度雲端會客室五】重返職場有希望

一、前言

在當前社會中,職業災害對勞工的影響不容忽視。這些災害不僅可能導致勞工身體上的傷害,還可能在心理上造成深遠的影響。許多職災勞工在遭遇事故後,面臨著重返職場的困難,包括技能不足、就業歧視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為了幫助這些勞工重新找到工作,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於2024年9月23日舉辦了【113年度雲端會客室五】-重返職場有希望的線上活動。此次活動邀請了恩望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的 黃俊瑜 職管督導,分享職災勞工身心障礙及經濟弱勢者可利用的就業資源,旨在幫助職災勞工及其家屬更深入了解就業輔導、職業訓練等相關資源,以支持職災勞工的就業重返之路。

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職災勞工及其家屬對於可用資源的了解,並提供實用的資訊與支持,幫助他們在重返職場的過程中獲得必要的協助。透過專業的分享與實際案例的介紹,參與者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職業選擇,並減少在求職過程中的焦慮。

二、重點整理

職業災害不僅對勞工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還可能影響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社會功能。根據相關研究,職災後的勞工往往面臨技能不足、就業歧視等問題,這使得他們在重返職場的過程中倍感艱難。因此,提供整合性的職業輔導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黃督導在分享中提到以下幾個重點:

(一)職涯方向的釐清:

首先強調,了解自我能力與興趣是重返職場的第一步。利用如:104生涯興趣測驗 https://guide.104.com.tw/interest/ …等工具,勞工可以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職業方向。這些測驗將職業分為實作型、研究型、藝術型、社交型、企業型及常規型,幫助勞工了解哪些工作與自己相符。

  1. 全國就業通-工作百科:從中可找到工作需要哪些要求、自己是否符合該職業的最低門檻,也能從中看見該職務的業務內容。https://jobooks.taiwanjobs.gov.tw/Default.aspx
  2. 104【新鮮人職場體驗】:透過影片方式,可以看見各職場的必備能力與業務工作,在思考工作的同時,也能知道自己和工作之間,是否有符合工作職場所期待的樣子,也能從中知悉需要什麼樣的準備。https://reurl.cc/NlnGMQ

(二)職業重建服務的介紹:


▲職業重建服務流程。

職業災害勞工重建服務是職災發生到重返職場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一般而言,職業災害勞工重建服務包括:醫療、醫療復健、職能復健、社會復健、職業重建及其他法律或補償等服務;《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藉由整合各專業機構及人員,以利提供對職災勞工完整之照顧,恢復個人及家庭功能,同時藉由職能復健或職業重建服務,協助職災勞工重返職場。

(三)就業資源的整合:

職災勞工需要了解各種可用的就業資源,如職業訓練、就業服務、社會福利等。透過這些資源的整合,勞工可以制定個別化的職業重建計畫,增加找到合適工作的機會。

各區域型就業服務站:

1.就業資訊(提供就業情報、求職求才登記)

2.諮詢服務(就業服務、職業訓練諮詢、就業促進研習、轉介相關社會福利機構)

3.雇主服務(求才及徵才活動、申請僱用獎助津貼、就業機會開發與聯繫)

4.受理失業給付申請申請及再認定

如:台北市就業服務站點位置:艋舺就業服務站、西門就業服務站、萬華服務台、台北車站服務台、南港東明青銀就業服務站、南港軟體園區服務台、信義就業服務站、內湖就業服務站、北投就業服務站、台北人力銀行、景美就業服務(個案管理資源站)。

(四)實際案例分享:在活動中,黃督導分享了一些成功案例,這些案例展示了職災勞工如何透過專業的輔導和支持,克服困難,重新找到工作。這些故事不僅激勵了參與者,也讓他們對自身的未來充滿希望。

例如,40幾歲大哥,配線和電腦維修,也做過司機工作,但因為腎功能不好(需洗腎),影響其近一兩年體能的變化(無法負重、無法勝任過去的職業),間接導致職業選擇上的不同。然在接受職業重建服務後,最終找到了一份適合的工作,並成功融入新的職場環境。

上述案例中,其可能因為過去的職業經驗,而在該領域已熟能生巧,但進一步詢問也發現,其因技術的發展進步,當前要持續到過去同樣的領域職業也會有些阻礙。

由上述案例可延伸了解,當進行職業的選擇時,也須考量自身體力、學經歷等,近一步思考自身的特質是否符合該職業型態(是否可以長久);職涯的規劃上也可分成短、中、長期,可思考在不同階段中如何先穩定當下經濟需求,在透過職業訓練培養自身能力。

(五)職業重建的具體流程:


▲支持性就業服務流程。

黃督導在活動中詳細介紹了職業重建的具體流程,包括:

1.申請開案:職災勞工可以透過電話進行申請,並提供基本的個人資訊及需求。

2.審查晤談:專業人員將與申請者進行面談,了解其具體需求及現況。

3.評估服務計畫:根據面談結果,制定個別化的服務計畫,並協調所需的資源。

4.協助就業準備:提供職業訓練、面試準備等支持,幫助勞工提升就業能力。

5.媒合工作:根據勞工的能力及興趣,協助其尋找適合的工作機會。

6.結案:在勞工成功就業後,進行結案,並提供後續的職場支持。

(六)重要的職業訓練資源:

如果想找的工作,技能還不夠充足?這時就會透過職業訓練的方式。

1.一般職訓:針對一般民眾的職業訓練機構,如:

  1. 職能發展學院: https://www.tvdi.gov.taipei/
  2. 職訓整合網: https://course.taiwanjobs.gov.tw/

2.考取證照:https://ilabor.ntpc.gov.tw/cloud/VocTraining 

   勞動雲 輔導證照專班-提供相關證照的考取輔導,幫助勞工提升專業能

   力。

3.特定對象的職業訓練:如中高齡者、身心障礙者、低收入戶等,提供專門

  的訓練與支持。如:特定對象職業訓練生活津貼…。

4.身障職業訓練

(1)台北市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專班  https://fd.gov.taipei/cp.aspx?n=09229FBA1C8C9EEE

(2)新北市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專班  https://ilabor.ntpc.gov.tw/page/vocational-training-courses-for-disabled

(3)無礙E網  https://openstudy.wda.gov.tw/mooc/profession_list.php

(七)職業的選擇上也可分成以下三大協助方向:

1.支持性就業服務(開發媒合適性的就業資源):就業服務員輔導就業的競爭性職場就業。

2.就業協助:職業的媒合、求職就業的陪同與協助…等。

3.庇護型就業:手工藝品、洗車中心、餐飲…等。

(八)何謂職務再設計?

主要係協助民眾透過工具及職場工作環境的調整,幫助其在職場上可以更方便進行,不會因為自身的狀況而影響其就業上的障礙。

(九)職場的支持與適應:

職災勞工在重返職場時,可能面臨的挑戰包括如何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如何與同事互動等。為此,提供職場支持及適應訓練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支持可以包括:

1.職場軟實力的培養:如抗壓能力、人際關係的建立等。

2.健康活動:提升身心健康,增強在職場的適應能力。

活動結束後,許多參與者表示受益良多,對於職業重建的流程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且對於如何尋找適合的就業資源有了具體的方向。尤其是對於職災後的身心障礙者,參加者們表示,這樣的活動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與支持,增強了他們重返職場的信心。


▲社工與黃督導討論。

三、結語

透過各單位的協助也可以讓民眾知道如何在重返職場上,可以較為順利的進行就業,以及如何透過評估自身的需求(生心理以及自身對於職業的期待等),進一步找到符合自身能力的職業,而針對職災勞工因身心障礙在職業上的困境,也可以透過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恩望身心障礙者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及相關資源單位的幫助,藉由跨單位的合作與協調,將職場上的不利因素降至最低,並以協助民眾在職場上能穩定就業為目標。

此次【113年度雲端會客室五】-重返職場有希望活動,成功地為職災勞工及其家屬提供了重要的資訊與支持。透過專業的分享與實際的案例,使參與者不僅學習到了職業重建的必要性,也明白了如何運用可用的資源來協助自己或他人重返職場。

未來,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活動,讓職災勞工能夠在重返職場的道路上,獲得更多的支持與幫助,共同創造一個友善的工作環境。透過社會各界的努力,讓每一位職災勞工都能在面對困難時,感受到希望與支持,勇敢地迎接新的職業挑戰。

 

*補充: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北市恩望身心障礙者人力資源服務中心https://www.eden.org.tw/branches_detail.php?detailId=JCUxOSMh&rePageUrl=L2JyYW5jaGVzLnBocD8mcGFnZT01

 

★影片中都還有非常多的實用資訊,歡迎大家觀看喔!還有~ 別忘了,填問卷,把大獎抽回家唷!

https://forms.gle/VSaZMT6qpDJzq7BR7

 

抽獎結果將在113/10/23抽出,於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職災組FB公告。https://reurl.cc/eynWex​★敬請大家期待並踴躍參加喔~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戮力促進資源分享的共好社會,幫助社會上受到剝削、不公正對待的弱小族群,邀請您一起成為他們的守護者,您的捐款將幫助這些無能為力的人走出困境、獲得權益援助,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