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JL 發表

2025年,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家庭對長期照顧的需求日益增加。對於照顧人力有限的家庭而言,聘僱外籍看護工成為考量之一。而對於這些照顧者家庭而言,是否能與朝夕相處的看護移工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不僅關乎彼此的生活品質,更直接影響被照顧者的照護品質。
在理想狀況下,健康的勞雇關係應建立在對聘僱法規的基本認知與對彼此文化差異的理解之上。然而,實務上許多雇主與移工對制度規範、工作範疇,甚至文化敏感度等資訊仍掌握有限,導致雙方溝通不良、誤會頻傳。
▲講解移工特休假的相關規定、澄清錯誤的訊息。
另一方面,生活習慣的差異也可能成為引發摩擦的源頭。有位雇主分享,他習慣早餐吃麵包,而所聘僱的看護工則來自習慣米食的文化背景。在未調整餐食習慣的情況下,移工時常感覺早餐吃不飽,長期下來出現情緒反應,卻因語言隔閡難以表達。雇主也感到困惑,不知如何調整或回應。這樣的例子說明,生活中看似微小的差異,若缺乏理解與對話,便可能累積為雙方間的壓力與誤解。
這些問題的本質,源於兩種不同文化脈絡下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碰撞。所以,當兩個完全不同生長背景與文化的人相處在一起,並且語言無法溝通時,就難免會產生摩擦。
▲介紹東南亞的習俗與飲食習慣的關聯。
為了協助雇主更理解聘僱法規、提升文化理解與對話能力,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於2025年7月12日(六)在文山婦女支持培力中心舉辦了「雇主座談會」,聚焦於移工聘僱相關法令制度、仲介費用與合理聘僱的支出,以及如何建立正向的勞雇關係等主題,展開實務與制度並重的交流。
本次活動除了制度說明,也安排互動時間,讓雇主們分享實際照護經驗與管理挑戰。多位參與者表示,透過座談更清楚了解例如「特別休假制度」與「薪資明細提供義務」等,現場也針對具體案例提出問題與建議,形成一個雙向學習的平台。
此外,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介紹「移工雇主共好服務」,透過新事免費的共好服務,促進雇主與移工之間建立更良好的互動關係,減少勞雇的衝突與對立,讓被照顧者的照護品質可以穩定。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主任鍾佳伶進行「移工雇主共好服務」說明。
共好服務包括提升看護工專業能力的「移工照顧訓練」、協助移工適應生活的「移工中文班」、個案管理服務、讓社區居民更了解雇主與照護者家庭和移工在台處境的社區互動活動,以及宣導聘僱法規與權益的「雇主座談會」等,希望能在解決雙方問題的同時,也以培力、賦能的方式,幫助雇主與移工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使命不僅僅是提供服務,更致力於打造一個讓所有勞工——無論其國籍、種族、性別或宗教——都能受到尊重與保障的工作環境。此次雇主座談會不僅止於資訊的傳遞,也積極增進雇主對移工處境的理解,以及與仲介簽約等事宜時,自我權益的認知,並共同思考可行的解決策略。未來,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將持續透過教育、倡議與實務介入,支持雇主與移工一起邁向更理解、更對話、更共好的關係。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戮力促進資源分享的共好社會,長期致力於移工樂活並長者安養,共構移工、雇主和諧社會,幫助社會上受到剝削、不公正對待的弱小族群,邀請您一起成為他們的守護者,您的捐款將幫助這些無能為力的人走出困境、獲得權益援助,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