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聽見疼痛的語言

阿丹是來台三年多的外籍漁工,平常在海上工作,日夜顛倒、勞動強度高,身體早已習慣了疲累。但半年前某天早上醒來,阿丹突然感覺右腳後側劇烈疼痛,像是被什麼東西拉扯住,走路都一跛一跛的。那天之後,阿丹的生活就被這個疼痛無時無刻的綁住了。

疼痛初期,阿丹自己先去漁港邊附近的診所看診,吃藥、打針、復健,卻始終沒改善。仲介和雇主也有幫忙安排其阿丹診所,但結果都一樣。後來自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位「名醫」的影片,抱著希望,從北部搭車到台中看診。那趟路程不短,也不便宜,但阿丹願意試試看。只是,結果還是讓阿丹失望。半年下來,花了不少錢,也承受了不少身心壓力。語言不通、資訊不清、醫療流程複雜,讓阿丹在台灣的醫療體系裡像是迷路的人。

這次,我(社工)與仲介一起陪阿丹到大醫院。進診間前,護理師告知先填初診單,當拿到全中文的表格時,對阿丹來說根本看不懂,當下只能靠我們當社工或是仲介的通譯給予協助。在填寫的過程中,我不禁想:如果今天沒有我們在旁邊,阿丹該怎麼辦?如果有一天能用移工母語的電腦系統,一題一題問,最後簽名確認,那該有多好。

進到診間,我的角色不只是翻譯,更是協助雙方「理解彼此」。醫生問得很快、很專業,但漁工的回答有時簡短、有時模糊。我試著把阿丹的描述轉成醫生聽得懂的語言,也把醫生的診斷轉成阿丹能理解的方式。這不只是語言的翻譯,更是文化與情境的轉譯。醫生於是安排照X光,觀察骨頭結構,初步排除骨折或明顯的骨骼異常。接著,醫生研判可能是肌肉或神經的問題,於是在阿丹疼痛的位置進行藥物注射,希望能緩解症狀。整個過程中,我看到阿丹眼神裡的緊張,也看到醫生的專業與耐心。而我,就像一座橋,讓這場醫療對話能夠順利進行。

診間外,我也向護理師反映初診單的語言問題,建議未來是否可以設計一套電腦系統,用移工的母語搭配文字或語音,一題一題問,最後再簽名確認。這樣不只方便,也能減少誤填或誤解的風險。護理師聽了之後很認真地說會向上反映,讓外籍人士的就醫流程更友善。

這樣的陪伴,不只是「翻譯」,而是讓一個人在陌生的醫療體系裡,不再孤單。疼痛本身已經夠難受了,如果還要面對語言不通、資訊不清,那真的太辛苦了。社工的工作,常常發生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不是主角,卻是那個在關鍵時刻,讓事情能夠繼續往前走的人。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好好對待,不論阿丹來自哪裡、說什麼語言、身分是什麼。

這天的陪伴,也再次提醒身為社工的我:「社會工作不只是服務,更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對話與倡議。我們不只是解決眼前的問題,更是在為一個更公平、更有尊嚴的系統努力。」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24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link is external)」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