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異鄉的月餅

節慶總是會讓人想起家人,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特別是當遇到家鄉的節慶人在異鄉時,總是特別思念家人,因為距離加深了想家人的思緒。當在異鄉時,看著當地的人與家人們過著當地的節慶,歡喜團聚在一起,更加深孤獨的感覺,是異鄉人最無奈也無法避免的時刻。外籍移工在台人數已經將近八十萬人,服務在許多的產業及社福中,滿足台灣勞動力的需求,讓台灣經濟社會得以安穩發展,他們的貢獻是可見的。

風浪中的團結之舟

文/張家寧 在北海岸一小小漁港邊,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停泊的漁船正為啟航到數,漁船上的漁工們正馬不停蹄地做好準備。這片區域的船長多信仰道教,因此習慣在船上插上一面道教的旗幟,祈求航行平安。

一坪的港邊牢籠

圖文/宗柔 漁工在港邊睡午覺的地方,是由木板和方形水桶疊起來的床。樹上的牌子寫著:不要在這裡喝酒。 美國科幻電影「水世界」講述人類生活在災害過後,陸地被海水淹沒的世界,電影中無論是誰,都想在茫茫大海中找到陸地,重回人類在陸地上建立文化並打造自己家園的生活。

失業漁工該何去何從?

文/周仟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自開展漁工服務以來,一直致力於協助解決漁工在工作上、生活上所面對的問題。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督導李正新更是經常執行外展工作,直接到漁港第一線關懷漁工,提供幫助,解決漁工在台灣工作時所遇到的問題。  

粽夏感恩的心

在端午節的前夕,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基隆區漁會、基隆市社會處及基隆漁工職業工會,一同在八斗子漁港分享粽子給港內的漁工品嘗,特別尊重其宗教信仰,因此在粽子的餡部分,選用非肉食材,讓較多來自印尼穆斯林的外籍漁工,可以放心品嘗台灣文化美食 – 粽子。

「漁業與人權行動計劃公民社會期中檢討」記者會

外籍漁工在台灣漁船上工作的歷史,從早期遠洋漁業缺工,當時透過所謂境外聘僱方式,來滿足人力需求,到後來沿近海漁業,也開始面臨缺工的狀況,當時其他產業也面臨同樣困境,因此,台灣政府在1992年,制定頒布就業服務法,透過該法聘僱引進外籍移工,在沿近海漁業所引進的外籍漁工,俗稱境內聘僱外籍漁工,至今已經超過三十年以上。

在異鄉的移工夫妻

麗娜來自印尼,在台灣從事家庭看護工已經八年多,目前在北部漁港邊的家庭,照顧一位高齡九十歲的老爺爺。 她的先生阿曼,是在鄉下從事捕魚工作,遠距的夫妻生活,在每次視訊相互關心時,因為距離,讓彼此都非常難過。在她的努力溝通下,阿曼願意從印尼來到台灣的漁船上工作,不再是跨國遠距夫妻的生活。 自從先生來台後,夫妻見面更加容易,每個月都有機會碰到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