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月圓人不孤 - 志工手作月餅送暖港邊,感謝外籍漁工的辛勞與貢獻

中秋佳節前夕,基隆區漁會的烹飪教室洋溢著溫馨氣氛,一群熱心志工齊聚一堂,親手製作上千顆月餅,特別為外籍漁工準備了兩百顆素食月餅,以尊重其宗教信仰與飲食習慣。這些月餅完成後,由志工們交託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與基隆市社會處的同仁,分送給在基隆港工作的外籍漁工,讓他們在異鄉也能感受到節慶的溫暖。

漁工爸爸的黑與白:一場跨海的掙扎

夕陽將漁港染成一片金黃,微鹹的海風吹拂著,新事社工正準備結束一天的探訪工作。身後突然傳來一聲熟悉的呼喚:「Pak Jason!」 回頭一看,是那位平日總掛著爽朗笑容的外籍漁工,此刻卻眉頭緊鎖,臉上不見一絲光彩,雖然還是硬擠出一些微笑。社工心頭一緊,快步走向前,輕聲問道:「怎麼了?是不是有什麼心事?」

社工聽見疼痛的語言

阿丹是來台三年多的外籍漁工,平常在海上工作,日夜顛倒、勞動強度高,身體早已習慣了疲累。但半年前某天早上醒來,阿丹突然感覺右腳後側劇烈疼痛,像是被什麼東西拉扯住,走路都一跛一跛的。那天之後,阿丹的生活就被這個疼痛無時無刻的綁住了。

漁工手作披薩派對 × 海洋回收行動

在中元節過後,趁著晚間漁港邊的外籍漁工都結束工作休息的時刻,農業部漁業署、基隆區漁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及印尼漁工團體,共同舉辦參與一場夜晚的活動。活動舉辦在基隆區漁會的食魚教室,大約超過80位外籍漁工朋友一起來參加披薩活動派對,大家親手做披薩、一起聊天、一起笑,現場氣氛就像在過節一樣。披薩的食材也很有基隆味,用的是當季新鮮的鎖管,加上牛肉、起司、青椒等等,做出一份份獨一無二的小卷海鮮披薩。

「新事」主動走進異鄉人

在「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簡稱:新事)開始實習的第二天,就有機會跟負責漁工組的李正新副主任去拜訪了北部的幾個漁港。我們當天走訪了龍洞、澳底、鼻頭、南雅、深澳、潮鏡和八斗子七個漁港。在「新事」的協助下政府在漁港為漁工提供了祈禱室、洗澡間、衛生間;有的漁港只有洗澡間、衛生間;也有的漁港這些設施都沒有。「新事」還在和政府的協商中,藉著這些基本設施,「新事」希望幫助漁工維護其人性的基本尊嚴。

看見被忽略的角落—我們在漁港遇見的他們

圖文/田育妮 一場跨越八個漁港、持續一整天的外展關懷行動。這並不是一趟觀光旅程,而是一次與「被看不見的人」真實相遇的機會。 我們與遠從異鄉來台工作的漁工們,進行了一場場不長卻真實的對話,記錄下他們的生活狀況、居住環境,也一同思考「被看見」這件事,對於他們意味著什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