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JL 發表

為了讓原住民青少年在課後不僅能放鬆情緒、學習才藝,更能從文化中找回自我認同,新事本學期依照學生興趣安排了桌遊、文化手工藝與禪繞畫課程。這些課程不僅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合作與表達,也藉由認識傳統技藝與情緒創作的過程,引導他們與族群文化重新連結,在現代與傳統之間找到自信與成長的力量。
桌遊老師透過團康遊戲帶學生認識彼此,破除第一堂的尷尬也讓同學與老師之間互相認識,經過填寫興趣小卡並找尋有著同樣興趣的同學,他們發現原來彼此有相同的愛好,逐漸地聊開並熱情參與在其中。也讓老師在破冰中認識孩子的興趣與個性。
▲遊戲破冰體驗。
課堂當中小歆原本躲在最角落不敢與其他同學接觸,但經過這次活動她開始與同學熟絡,並會主動找同學一起完成任務,更在課後開心的向社工員分享,剛剛課堂當中找到和她一樣喜歡畫畫的朋友了。
▲透過老師遊戲的帶領,青少年們更認識彼此。
文化手做工藝課程,邀請到來自尖石鄉的手做達人北戶老師,老師致力於傳承泰雅手工藝,向部落耆老學習了傳統的編織技術。在這學期課程中學生們會完成三樣作品,分別是小型的魚簍、口簧琴與編織手機繩。 老師將製作魚簍的黃藤介紹給學生認識,學生們非常的好奇迫不及待的想接觸材料,經過老師的講解、介紹過後,讓學生知道黃藤有著柔韌的性質,並可以運用到各種手工藝品上。 學生們在專心切割黃藤的步驟中全心投入在準備材料和觸摸黃騰的韌性與質感,從修剪長度到收納材料的方法,學生們展現了合作無間的精神,齊心協力的將材料準備完成。
小霖在課堂上也成為老師的好幫手,協助尚未完成材料準備的同學展現同儕愛的互助精神,他在課程結束之後還主動和老師分享上課心得,並期待下次手做工藝課程開始製作作品。
▲北戶老師分享魚簍、口簧琴與編織手機繩的製作方法。
▲原住民青少年上台分享製作竹簍心得。
禪繞畫課程,邀請亞洲中文禪繞師資認證的傑出原住民葉子老師回鄉分享給原住民青少年,期盼孩子們在簡單線條的藝術世界裡優游自己的情緒釋放自己的壓力。用簡單的五種線條去創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在專注的創作的過程中,讓學生暫時忘記外在的事物,只將注意力集中於筆尖與紙張慢慢呼吸調整情緒,讓孩子感到更加平靜和放鬆!
小緯課後表示我的畫畫最爛了,剛開始沒信心以為自己畫不好,沒想到那麼簡單那麼輕鬆就畫好一張畫,而且很好看很有成就感。我要畫一張禪繞畫給我媽媽當生日禮物,我畫的比買的卡片漂亮。
▲禪繞畫練習作品。
▲欣賞彼此的作品。
課程進行後,學生們的回饋充滿了肯定與驚喜,有人找回了對創作的自信,也有人第一次從文化手作中感受到與部落的連結。每一次的投入與創作,都是他們與自己、與文化對話的開始。
看著孩子們在學習的晚上一次次地打開心門、勇敢嘗試,新事會繼續陪伴他們,用文化、藝術與關懷,織出一條屬於孩子們自己的亮光之路。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我們推展部落及竹東原住民青少年課後關懷,協助全人成長,強化族群認同、快樂學習,更重要的是我們用愛填補了許多匱乏的心及家庭,讓他們的生命得以翻轉,開創有希望的未來。我們的服務很需要您的捐款支持,請按下“我要捐款(link is external)”(線上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支持和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