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蜜桃協銷的甜與澀

在7月下如果日,新竹尖石鄉的果農和新事的實習生,帶來了約一百盒飽滿的水蜜桃,來到天母天主之母堂進行水蜜桃協銷。兩場彌撒結束後,原以為能順利售罄的水蜜桃,卻還剩下大約三十盒。看到堆疊著的桃盒,我心中不禁升起一股心酸。深知這些水蜜桃背後的辛勞。果農們為了這次協銷,從凌晨就開始包裝,整晚未曾闔眼,只為將最新鮮的果實送到我們手中。然而,市場的現實卻是如此殘酷,他們的努力並未完全換來等價的回報。

在協銷的過程中,我一直與果農們閒聊,聽他們分享生活的點滴。這些日常的對話,讓我對他們的生活有了更深的認識。然而,直到此刻我在撰寫此文章時,一個更加令人心酸的細節才清晰地浮現出來。

手的印記:沉默的付出與心疼

果農爸爸是「新事」水蜜桃協銷的第一批合作果農,比其他果農更早開始與新事合作。他的性格內斂,不善言辭,但在協銷現場卻從未停歇,默默地綁著一個又一個水蜜桃箱。當時我忙著招呼客人,並未特別留意,但現在回想起來,才驚覺果農爸爸綁箱子的速度其實相當緩慢。他那雙粗壯、滿是歲月痕跡的手指,清晰地訴說著平日繁重的體力勞動——他除了是果農,還是做板模的。這份細節讓我瞬間理解到他們工作的艱辛程度。

當協銷活動接近尾聲,看著果農們小心翼翼地將那三十多盒未售出的水蜜桃重新搬上車,準備前往下一個販售地點時,我的心頭百感交集。他們肩上扛的不僅是水蜜桃,更是對生計的堅持,以及那份不願輕易放棄的韌性。

▲果農二代傳承父親友善土地的堅持,種植「阿朗水蜜桃」。

這次協銷,水蜜桃的甜美與果農們的辛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讓我再次看見了農業生產者的不易,也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每一次消費背後,都可能蘊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付出與汗水。這份心酸,將成為我未來持續投入公益活動的動力,希望能為這些默默付出的人們,帶來更多的支持與溫暖。


▲果農(右)親自與顧客介紹阿朗水蜜桃。

同時也很感謝天母天主之間堂讓我們在這邊進行水蜜桃協銷。不止是果農,希望大家的生活都能多一點甜,少一點苦。


▲果農與天母天主之間堂代表合影。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我們推展部落及竹東原住民青少年課後關懷,協助全人成長,強化族群認同、快樂學習,更重要的是我們用愛填補了許多匱乏的心及家庭,讓他們的生命得以翻轉,開創有希望的未來。我們的服務很需要您的捐款支持,請按下“我要捐款”(線上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支持和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