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金錢的同時,也是在重新描繪人生

金錢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無論是吃飯、搭乘公車,或是就學的過程中,我們始終需要金錢的支持。我們透過金錢維持基本生活、規劃未來,因此金錢不僅是交易的媒介,更是穩定生活的基礎,也是決定生活品質的重要資源。

多數人透過工作獲得收入,並以此維持生計,反覆進行儲蓄與消費。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順利融入這樣的結構之中。特別是經歷職業災害的勞工,往往因突如其來的意外或疾病,使職災勞工常常需要面臨身心上的挑戰,在重返職場或轉職的過程中遭遇諸多限制。結果導致生活的基礎動搖,甚至連日常生活都變得艱難。

對於有家庭責任的職災勞工而言,經濟壓力更加沉重。子女的教育費、食宿、交通等基本開支無法減少,卻可能面臨收入減少或中斷的狀況。儘管如此,許多勞工及其家庭仍缺乏對政府或民間經濟補助制度的認識,也欠缺基本的財務管理知識,導致在重建生活的過程中面臨重重困難。這並非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在復原與回歸社會的過程中制度性支持不足的真實反映。


▲林桂碧老師正進行自我介紹並說明課程整體內容。

為了緩解這樣的處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於7月27日邀請天主教輔仁大學的林桂碧老師,舉辦一場針對職災勞工及家屬的財務知能課程。此次課程不僅止於傳授知識,更引導參與者重新省思自己與金錢的關係,並協助他們擬定實際可行的財務目標。

課程並非單向講授,而是以互動為核心,讓參與者分享自身經驗,與講師及彼此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原本對陌生環境感到拘謹的參與者們,也漸漸打開心房,訴說自己的故事、吐露自己的困擾,與處境相似的夥伴分享感受、給予彼此安慰與支持。這樣的過程不僅是資訊的傳遞,更是共同思考生活策略的寶貴時刻。

▲向老師尋求建議的參與者。

課程結束後,參與者紛紛表示:「這次課程很實用」、「我開始能釐清自己對金錢的認知了」。在面對經濟困境的同時,他們依然努力梳理生活脈絡,思考未來向,並從這次經驗中逐步勾勒出屬於自己的藍圖。

儘管他們所面對的現實依舊嚴峻,但重拾對生活的掌控權的意志十分明確。他們的選擇不只是為了維持生計,更是出於對自身生命價值的認同、對摯愛家庭的責任感,以及對更好未來的期盼。這些都再次提醒我們,人類的尊嚴不只是抽象的理想,而是真實生活中所展現的意志與實踐。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未來也將繼續陪伴這些勞工,不只是提供服務,更希望成為他們重新規劃生活道路的夥伴。這不只是幫助,更是一種將人視為主體的實踐,也是一個邁向共融社會的重要起點。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是一個致力於關懷職場弱勢者的社會服務機構,戮力促進資源分享的共好社會,幫助社會上受到剝削、不公正對待的弱小族群,邀請您一起成為他們的守護者,您的捐款將幫助這些無能為力的人走出困境、獲得權益援助,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