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工爸爸的黑與白:一場跨海的掙扎

夕陽將漁港染成一片金黃,微鹹的海風吹拂著,新事社工正準備結束一天的探訪工作。身後突然傳來一聲熟悉的呼喚:「Pak Jason!」

回頭一看,是那位平日總掛著爽朗笑容的外籍漁工,此刻卻眉頭緊鎖,臉上不見一絲光彩,雖然還是硬擠出一些微笑。社工心頭一緊,快步走向前,輕聲問道:「怎麼了?是不是有什麼心事?」

漁工低下頭,沉默片刻後,緩緩吐出一句讓人心頭一震的話:「我要回家了。」

這位漁工向社工傾訴,這是家人共同的決定。遠在印尼的妻子在電話中哭求,孩子在鏡頭前稚嫩地問:「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

他的語氣中滿是掙扎。社工聽得心裡不是滋味,這名父親為了家人付出良多,飄洋過海,忍受日曬雨淋的辛苦,只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然而,豐厚薪資的背後,是與親情的遙遠距離,是孩子成長中無可彌補的缺席。

「我心裡很亂。」他語帶無奈地說:「我知道留在這裡能賺更多錢,家裡的生活會更好。可是,我真的很想陪著孩子長大。我不想只是一個遙遠的聲音,我想親手牽著他們,看著他們學走路、學說話。但是,如果我回去,家裡會變得很辛苦,工作也不知道是否能順利找到……」

這番話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入社工的心。他知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而是親情與現實、犧牲與收穫的雙重拉扯。

社工忍不住提醒:「你真的想清楚了嗎?這條路走下去,有得必有失。印尼的現況你也清楚,下次要再過來,又是一筆不小的仲介費,同時還要思考年紀與體力的問題。」

漁工搖搖頭,眼裡閃過一絲堅定,但又帶著幾分茫然:「先回去吧。家人希望我回去,以後的事再說了。」這份堅定,源於對家人的愛與思念;這份茫然,則是對未來的不確定。

社工明白,此刻再多的言語也無法幫他做出決定。他能做的,只有給予最真誠的支持。他握住那雙因長年漁作而粗糙的雙手,拍拍他的肩膀,輕聲說道:「沒關係的,你回去,是為了更重要的事。至少,你能親眼看著孩子長大,這份心裡的財富,比什麼都飽足。至於工作,祝你一切順利!」

社工目送他轉身離去,背影在夕陽下被拉得好長好長。那背影,承載著一位異鄉遊子對家庭的無盡思念,也承載著這份無法言喻的掙扎與痛苦。

作為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社工深知,跨海而來的漁工們,面對的不僅是工作的艱辛,還有那份對家人的思念與無助。這份愛與無奈,如同一條隱形的線,緊緊繫著他們與遠方的家,也讓他們在黑與白、留下與回家之間,反覆拉扯。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24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link is external)」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