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感謝有你!基隆東區扶輪社優良員工與志工表揚

基隆東區扶輪社114年5月2日晚間,於基隆長榮酒店彭園會館進行「基隆東區扶輪社48週年社慶慶典暨優良員工與志工表揚」,並邀請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推薦優良員工與志工參加慶典並授予獎項,以表揚其熱心公益。 今年新事推薦的優良志工授獎人中,有新事移工中文班的盧心懋老師、李伶萱老師以及禪繞畫的王惠敏老師、心理健康課程的郭萱瑞心理諮商師和外籍家庭看護移工。

跨越語言與文化:移工中文班的兒少保護宣導

在台灣,來自不同國家的移工朋友辛勤工作,支撐著社會運作的各個角落。然而,在繁忙的生活之餘,他們也渴望透過學習提升自我、融入在地生活。位於輔仁大學聖博敏神學院的中文班,就是這樣一個提供學習資源的地方。班上多數學生來自越南,平日於工廠擔任廠工,或在家庭中從事看護工作。他們利用週末寶貴的時間進修中文,展現了對學習的熱情與持續成長的動力。

從運動串流到文化

為了促進家庭看護移工與雇主之間的交流互動和情感連結,並且讓有照護需求的家庭能夠知悉所需要的社區照護資源,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於114年4月20日在萬華柳鄉區民活動中心舉辦「文化樂有氧」社區活動。這次活動結合舞蹈表演、身心舒壓、文化體驗與服務資源推廣。

用一本手工書,寫下職災勞工的重生故事

職場中的勞工在工作意外發生後,不僅要面對頻繁的法律訴訟與醫療復健過程,在治療期間也會因為身體尚未康復而無法工作,心理與生活上都會開始產生諸多壓力。等到身體狀況復健到一定程度後,職災勞工卻要開始面對自己受傷後的身體狀況與體力,能否符合職場工作所需條件的事實,這也是職災勞工心裡對感到焦慮的原因之一。

這就是我:原住民青少年職涯探索旅程

在資源相對不足的環境中,許多原住民青少年缺乏機會認識自己、規劃未來,甚至連「可以擁有夢想」這件事,對他們而言都顯得遙遠。我們深知,在青少年的成長路上,若能早一步建立自我認同與職涯意識,就能多一分掌握未來的勇氣。因此,我們啟動了《職想告訴你》職涯發展與支持團體,邀請原住民青少年,在六週的時間裡,一起走一段認識自我、描繪藍圖的旅程。

新事用宣導行動守護移工安全

移工來到台灣工作後,因為離鄉背井,生活中充滿了陌生的人群與規範,隨處都是不熟悉的語言與文化,這些都是移工在台灣要適應的生活壓力,在這樣的壓力下,身邊若有身處同樣情境的同鄉,或是能與之聊天、分享情感的人,那移工就容易將對方當成可以信任的對象。

與未來的自己相遇:一步步靠近夢想藍圖

在原鄉或城市就學的原住民青少年,常面臨資源不足、自我認同掙扎與未來方向不明等挑戰。為了協助他們探索自我價值、建立職涯意識並強化行動能力,我們特別規劃了這場為期數週的職涯發展與支持團體。透過一系列活動,陪伴他們看見自己的潛能與可能性,讓夢想不再只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可以一步步實現的目標。4月10日,團體迎來倒數第二次課程。本次活動以「與未來的自己相遇」為主題,帶領成員一步步靠近心中的理想藍圖。

向那異鄉人展現和解與好客的文化

在經濟體系無遠弗屆的影響下,某些國家的人為了讓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與未來,而選擇到他國工作與發展,成為現今我們生活中,時常遇到、聽到的國際移住勞工(外籍移工),這個族群當中人口最多的是來自東南亞國家的藍領階級移工,他們的到來為我們的社會增添十分多元且豐富的異文化。

「開齋的曙光:點燃希望,摒棄黑暗」

齋戒是穆斯林信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屬於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五功是穆斯林的基本信仰和義務,涵蓋了信仰、祈禱、慈善、齋戒和朝覲。齋戒指的是在齋戒月(拉馬丹月)中,穆斯林從日出到日落期間完全禁食、禁飲,並避免一切可能影響精神淨化的行為。這是一種身心靈的鍛煉,幫助信徒增強自律、克己並深化對真主的信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