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漁工的一日認識

十二月寒冷天氣的漁港邊,有一群人正專心且訝異地聆聽,關於外籍漁工在台的工作生活樣態;這群人來自台北醫學大學的國際交換生,他們從越南、印尼、印度及菲律賓的國家,到台灣學習台灣的醫療知能。

學校期待這些學生能夠透過社福單位在第一線的服務分享,觸發學生心中的助人熱誠與使命感,因此與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合作,在漁港邊對學生們做助人工作的教育訓練。學生在參加訓練前,特別準備了來自母國風味的點心,希望能夠分享給港邊的漁工,透過味蕾來品嘗不同國家文化的食物進而表達關心。

由於台灣的外籍漁工來自於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當這些國際交換生中,在港邊遇見與他們同國籍的漁工時,感到熟悉的親切感,透過同樣的母國語言交談,許多外籍漁工倍感溫馨與被支持。

學生對於同鄉人工作,除了驚嘆外,主要也探討職業傷害部分,職業傷害在漁工的工作裡是家常便飯,凡舉鉤傷、挫傷、拉傷、扭傷等,都是在工作時常見的,如同新事專員所言,漁工們在受傷時往往無法立即送醫,大多透過漁工自己簡易處理,或是讓其自然好,對於職業傷害的重視上並沒有應有的認知,且也害怕告知船主後不讓其工作,而沒有收入,所以大多隱瞞或是自己服用家鄉帶來的成藥。

在就醫方面,外籍漁工害怕語言不通表達不周外,也擔心就醫費用,雖有健保身份,但為了盡可能省錢,把錢都匯回母國給家人使用,導致就醫的意願不高。

新事考量到漁工的就醫不便及自我健康管理觀念薄弱,因此與台大醫生合作舉辦港邊行動式義診的活動,讓漁工們除了法規規定的健檢外,也能透過簡單的義診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並透過醫生的建議,努力保持健康身體,讓家人不必操心外,讓自己工作更安心順利。

在中午用餐休息中,新事專員在祈禱室與漁工們話家常外,漁工們也聊聊自己家鄉的家人狀況及對於目前工作情況問題;有些漁工們表示,雇主對他們很照顧、關心,甚至還聊到文化差異,例如:台灣女兒繼承財產問題,因為在印尼是兒子、女兒一律平等,台灣大多只傳兒子;台灣雖然法律上是平等,在民間卻還是有差異性;另外,還看到一位漁工幫另一位漁工作身體按摩,按摩的漁工表示,他有學穴點按摩,同鄉的漁工有不舒服的情況,會找他幫忙舒緩身體的不舒服。

傍晚,天主教基督服務團來到港邊,一樣透過專員的分享,深刻了解到外籍漁工在台工作生活的困境與不便,由於團員各個都是社會歷練很深的社會人士,對於漁工在台灣倍受到這樣的對待深感不可思議,分享過程中,紛紛發出不可思議的回饋,及無奈的搖頭表示不認同這樣的生態。

漁工們在未出港時,沒辦法在岸上有舒服溫暖的地方可以休息,船主們為了漁船要有人看管,往往請漁工們待在漁船上,另外漁港離市區都有段距離,漁工們為了省車費、語言不通,大多也待在船上,除了偶爾買生活用品外,幾乎離不開船。寒冷的天氣裡單薄的衣服,讓天主教基督服務團員們,了解到每年的送冬衣活動的價值。

晚上,聖心堂的外籍漁工聖誕活動,熱鬧非凡,看到中午才碰面的印尼籍漁工外,還有菲律賓、越南的,在天主教基督服務團帶來賓果遊戲,將活動帶到最高峰,豐富獎品,讓每位參與的外籍人員個個期待自己能夠盡快達成連線,在一聲聲歡呼聲,獲得獎品的人開心不已;隨後在唱頌聖歌和團拜下,活動又進入另一個溫馨、神聖的境界,雖然本身並非天主教,但在聖歌的莊嚴下,讓人也不禁跟著平靜與祥和。

今天從早到晚的外展活動,感嘆新事專員的耐力與用心,對於每團的性質做不同的焦點探討,讓參與者收穫滿滿,透過他們欲罷不能的提問,讓外展活動透過他們的了解,散撥出去,這也是社會議題倡導的另種方式。

感謝 財團法人萬海航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的捐助,讓我們能夠推展外籍漁工的行動關懷服務與培力訓練,發展自信心,增強適應力,並培力志工在助人的能力有所提升,【讓愛閃耀】讓他們的生命影響生命,成為有力的支持後盾。

長期以來漁工一直是被外界忽視的一群,2017年開始新事中心走近這一群海上兄弟,除了生活關懷,更實際解決他們遇到的法規、薪資、職災、醫療、轉換雇主、人口販運等問題,深入24個漁港,實地解決外籍漁工的困難,也看到因語言的隔閡,大多數漁工不知自身權益也不知如何求助,忍受著嚴苛的勞動環境,辛苦工作、收入微薄,是沒有被保護的一群人,祈盼您的捐助,一起深度陪伴,讓服務深耕,成為外籍漁工的守護者,請按下我要捐款」或電洽(02)2397-1933 #122 ,感謝您的響應與關注!

觀看更多文章:

移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mmigrate

漁工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migrant-fisherman

職災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injury

原住民服務:https://www.new-thing.org/news/ab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