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 漁工

關懷分享在宰牲節

宰牲節是穆斯林在信仰中,每年重大節日除了開齋節外,是另一個更重要的意義節日,透過宰牲來獻祭,表達對於阿拉真主的忠誠。除此之外,有條件的穆斯林在宰牲節要宰牛、宰羊,並與家人尤其是窮苦的人們一起分享,所以,分享也是在這重要的節日中,必須要看重且實踐出來的。

宰牲節的祝福

在伊斯蘭教中,每年有兩大重要節慶,除了大家常聽到的開齋節之外,另一個就是宰牲節。根據《可蘭經》的記載,阿拉真神為了考驗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祖先伊布拉欣,所以命令他把兒子易司馬儀殺死、獻祭,伊布拉欣完全服從,於是將兒子帶到耶路撒冷,也就是現在阿克薩清真寺內,在一塊目前作為聖物的石頭上,準備將他的兒子殺死燒化,以獻祭給阿拉真神。

粽夏感恩的心

在端午節的前夕,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基隆區漁會、基隆市社會處及基隆漁工職業工會,一同在八斗子漁港分享粽子給港內的漁工品嘗,特別尊重其宗教信仰,因此在粽子的餡部分,選用非肉食材,讓較多來自印尼穆斯林的外籍漁工,可以放心品嘗台灣文化美食 – 粽子。

「漁業與人權行動計劃公民社會期中檢討」記者會

外籍漁工在台灣漁船上工作的歷史,從早期遠洋漁業缺工,當時透過所謂境外聘僱方式,來滿足人力需求,到後來沿近海漁業,也開始面臨缺工的狀況,當時其他產業也面臨同樣困境,因此,台灣政府在1992年,制定頒布就業服務法,透過該法聘僱引進外籍移工,在沿近海漁業所引進的外籍漁工,俗稱境內聘僱外籍漁工,至今已經超過三十年以上。

在異鄉的移工夫妻

麗娜來自印尼,在台灣從事家庭看護工已經八年多,目前在北部漁港邊的家庭,照顧一位高齡九十歲的老爺爺。 她的先生阿曼,是在鄉下從事捕魚工作,遠距的夫妻生活,在每次視訊相互關心時,因為距離,讓彼此都非常難過。在她的努力溝通下,阿曼願意從印尼來到台灣的漁船上工作,不再是跨國遠距夫妻的生活。 自從先生來台後,夫妻見面更加容易,每個月都有機會碰到面!

MAGIS青年跨文化交流/人文體驗-印尼漁工的生活

臺灣是名列全球前三大的漁業王國,但漁船為了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紛紛改僱外籍船員衍生出的勞動問題也時有爭議。漁業工作以「4D」著稱,4D指的是「高危險性」(Danger)、「離家遠」(Distance)、「辛苦困難」(Difficult)、「環境不佳」(Dirty),如果政府無力把關,不能在人權上給予保障,將導致衝突不斷。

來自於信仰的力量 - 開齋

在台工作的外籍漁工大都來自於印尼,其宗教信仰較多信奉伊斯蘭教,因此在每年的齋戒月時,他們必須要禁食來進行齋戒,又要保持精神來繼續工作。因為海上作業充滿高風險,必須要足夠的體力及精神,才能避免工作中遇到意外災害。今年2024年伊斯蘭教齋戒月期間,新事外籍漁工行動服務隊依舊穿梭在港邊,接觸關心外籍漁工的工作及生活,特別是穆斯林漁工齋戒期間的狀況,同時提供新的法規資訊,來注意自身的權益及需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