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尋找浴室與祈禱室

文/高嘉黛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服務的對象以勞工為主,其中竟然包含了外籍漁工這個少數人的族群,而且還是以外展的方式,去到每個港邊接觸漁工,覺得很新奇、很有挑戰,因此便選擇這裡作為研究所的社工暑期實習。

外籍漁工的港邊髒話

某次新事社工帶著漁工阿猛找律師時,在路上社工問阿猛,目前與雇主及船長的相處狀況,還有工作生活上是否有遇見自己覺得不合理,無法接受的狀況。社工主要的用意,是要讓阿猛能夠有能力,去察覺自身的狀況,以及檢視身邊外在環境情況,透過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穆斯林的開齋節

目前在台灣的外籍移工超過73萬人,其中印尼籍占最多,其次是越南籍及菲律賓籍。 外籍移工來台工作,其信仰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菲律賓籍移工主要的宗教信仰為基督信仰,越南籍移工其信仰大多為佛教及天主教,印尼籍的移工絕大多數是伊斯蘭信仰,稱之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徒之所以會稱之為穆斯林,是因為來自阿拉伯語muslim的發音,意思是指和平與順從者。

優人禪鼓X移工文化平權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與優人神鼓合作,邀請移工在永安藝文館-表演36房參加優人神鼓的鼓舞身心體驗參訪,移工們平日盡心盡力的照顧病人,心靈也需要放鬆及充電,老師帶著移工們拉筋伸展、打坐、打鼓,打鼓時要蹲馬步用身體力氣,移工們都很高興有機會可以體驗這樣的中華文化,當然移工們一開始也是左右手分不清楚,跟不上節奏或節拍,但是老師經過老師的鼓舞訓練後,對擊鼓越來越上手!

外籍漁工的一日認識

十二月寒冷天氣的漁港邊,有一群人正專心且訝異地聆聽,關於外籍漁工在台的工作生活樣態;這群人來自台北醫學大學的國際交換生,他們從越南、印尼、印度及菲律賓的國家,到台灣學習台灣的醫療知能。

夏日學堂《紋化》

百戶疑惑地說:「馬紹!明明有比較好走的路,你幹嘛要走那種很難走的路?」 馬紹如獵人般的口吻說著:「你們不懂啦!以前我們祖先就是走這樣路啊!我也要跟隨~」一轉眼馬紹彷彿變成山中的精靈般的穿梭在樹林之間身影消失在山路的盡頭..…

自我認同《紋化》

對於原住民來說「身分認同」這議題,在成長過程中將會一直不斷的被主流社會挑戰,從出生到進入學校、職場,原住民孩子一步步慢慢的認識自己的身分、了解自己的文化。過程中會有許多事情來影響自己對於文化的認同,像是一些常見的刻版印象、歧視,對原住民學生來說都是認同自己的一道阻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