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動的祝褔 由 JL 發表 2022/04/26 21:46:52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隸屬天主教耶穌會,從2017年開始,中心直接走入漁港,傾聽及看見外籍漁工的工作與生活,並陪伴協助他們一同面對困境,透過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各種問題。在這樣的直接服務背後,耶穌會的神父們一直為中心所做的服務事工,給予支持也祈福在其中。因此,在第一線的服務,總是充滿了神的祝福與憐憫,讓服務的對象及同仁們,在神父的祈福中,踏實地走穩每一步的腳步,協助弱小的弟兄能夠真正得到幫助。
【回顧】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五十週年感恩茶會 原民青少年分享 由 JL 發表 2022/01/03 16:26:28 竹東工作站自2005年開始青少年課輔班,至今已經陪伴逾1700位青少年成長。新事五十周年感恩茶會,兩位曾接受服務的青少年小城、小宇特別前來分享與祝福。
陪伴那受傷的心 由 JL 發表 2021/12/24 17:23:29 上圖為示意圖 在職場中因為自身安全疏忽或是工作環境的不安全,常常導致勞工在工作中受傷,除了受傷勞工本身生理上的傷害之外,還有心理及公司的運作也都受到影響,因此職業災害的預防對於勞工及雇主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題。
灰暗裡的色彩 由 JL 發表 2021/12/01 21:31:04 我們對家的印象是什麼呢,是結束一天的勞累後一桌還溫熱的飯菜?是歡笑與淚水總有人可以傾訴?還是吵吵鬧鬧但又有不可抹滅的羈絆?在小敦(化名)的印象中,「家」卻好似一個冰冷的代名詞,緊張又對立。
找一個歸屬 由 JL 發表 2021/11/30 19:56:44 人們總說青少年時期是狂飆的時期,但那些情緒的不穩,正是青少年對環境敏感、在人際與環境中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那時的他們、還有曾經的我們,其實也都是想尋找自己的角色、自己的歸屬在哪。 若美(化名)也是如此,在「大人」身上總得到管教、責備,這些絮絮叨叨再聽也是刺耳,但「朋友」不會如此對他:在幫派朋友面前他能自在做自己。於是,中學時期的若美,差點加入幫派。
追逐夢想 由 JL 發表 2021/11/12 20:25:17 阿道(化名)從小由親戚撫育長大,個性活潑外向,雖然資質聰穎但不愛讀書,喜歡四處交朋友。國中時期的他,成績一落千丈,可是旁人的擔心與管教在阿道身上卻是反效果。一路照顧他長大的親戚,多次前來中心與社工一起商討如何協助改善他的叛逆行為,親戚總期許阿道能考上好學校,有一技之長。
當善的循環蔓延時 由 JL 發表 2021/09/24 16:54:47 國二的時候,媽媽帶著小城來到新事竹東工作站報名上課,起初,小城對於要多上課有些排斥,但過了不久,他發現新事除了學科的課輔之外,更有諸多有趣的課程:例如禪繞畫、實驗,這拓展了小城的興趣範疇,更重要的是,在新事他有老師、同學們的陪伴!小城回想起國三準備會考的那段期間,不斷加重的學業,以及適逢家中發生了一些狀況,讓他承擔了不小的壓力,導致身心狀態並不穩定;好險的是,當時課輔班與輔大合作,提供青少年
用鐵馬騎出困境 由 JL 發表 2021/09/22 15:31:42 炎炎夏日,新事外籍漁工行動服務隊依舊在港邊走動接觸外籍漁工,透過接觸關心,傾聽漁工目前的工作及生活狀況,協助分析並給予適當的認知及法規的連結,讓漁工可以真正了解自己的處境是否處於權益受損的情況,並透過討論來思考適合自己可行的解決方式。
改變自陪伴力量開始 由 JL 發表 2021/09/15 21:12:06 就讀大學的小宇跟許多在部落成長的孩子一樣,在國中時下山到城鎮求學,因此常常要自己租房子,或住在親戚家,小宇透過教會接觸到新事的課輔班消息並報名參加,就此開啟了一趟改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