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原住民青少年家庭工作技巧與處遇

文/洪紹耘 就學階段的青少年,有時在家庭、學校等環境中適應困難時,難以依靠自身的能力去調整、改變自己行為因應環境時,較容易產生偏差的行為,甚至可能做出違反社會規範、角色期待、不合乎道德規範、觸犯刑罰法律者或行為失常,足以妨害其生活適應之不適應行為。

看見港邊的外籍漁夫

早上九點來到八斗子漁港,由於好天氣許多船都出港捕魚,所以,港邊僅有少數幾位外籍漁工正在修補魚網。 過沒多久一輛遊覽車,早上六點從台中出發,帶著清水高中的學生來到漁港,新事今天是要為這些高中生在港邊進行生命教育,讓這群高中生能夠直接透過眼睛及耳朵,來看見、聽見外籍漁工的工作及生活環境,並嘗試與外籍漁工直接互動,揭開他們心中海洋捕撈業的神秘面紗。

陸籍漁工的困境

    目前在台灣漁港邊常見的外籍漁工幾乎來自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等國家,是現今台灣漁業主要的勞動人力。但這些外籍漁工之外,在港邊常常看見說著一口聽似台語又不是台語的福建話的漁工,他們來自對岸大陸。

一條寶貴的生命

新事的專員正忙著處理個案問題時,手機一直有電話進來,一接通就聽到背景聲音是一群人的聲音,通話者是一位常在港邊碰面的外籍漁工阿凱,他的口氣緊張中帶著憤怒的情緒告訴專員,他的同鄉朋友亞力士死了,為何雇主這樣無情! 專員心想亞力士不是上個月中才見過面,怎會突然就死了?於是先安撫阿凱的情緒,請他緩和下來,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專員說,再來討論相關的事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