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 服務議題

當善的循環蔓延時

當善的循環蔓延時
國二的時候,媽媽帶著小城來到新事竹東工作站報名上課,起初,小城對於要多上課有些排斥,但過了不久,他發現新事除了學科的課輔之外,更有諸多有趣的課程:例如禪繞畫、實驗,這拓展了小城的興趣範疇,更重要的是,在新事他有老師、同學們的陪伴!小城回想起國三準備會考的那段期間,不斷加重的學業,以及適逢家中發生了一些狀況,讓他承擔了不小的壓力,導致身心狀態並不穩定;好險的是,當時課輔班與輔大合作,提供青少年

用鐵馬騎出困境

用鐵馬騎出困境
炎炎夏日,新事外籍漁工行動服務隊依舊在港邊走動接觸外籍漁工,透過接觸關心,傾聽漁工目前的工作及生活狀況,協助分析並給予適當的認知及法規的連結,讓漁工可以真正了解自己的處境是否處於權益受損的情況,並透過討論來思考適合自己可行的解決方式。

改變自陪伴力量開始

就讀大學的小宇跟許多在部落成長的孩子一樣,在國中時下山到城鎮求學,因此常常要自己租房子,或住在親戚家,小宇透過教會接觸到新事的課輔班消息並報名參加,就此開啟了一趟改變之旅。

曲折路上,需要勇敢

活潑的美華,為了讓深愛的家人擁有更好的生活,隻身來到台灣工作,但幸福的日子並沒有很快就來到。美華在台灣的第一份工作是家庭幫傭,負責料理家務、照顧幼兒。然而,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美華常常因犯一件小錯就遭雇主狠狠辱罵,甚至被趕出門。

與漁工人權有關的設施

相信一般人在梳洗時皆希望擁有較為私人的空間,但在台灣的外籍漁工的生活環境並不友善,船上沒有水可以洗澡,港邊缺乏可用的澡堂,一些大漁港雖然有澡間的設置,但距離港邊頗為遙遠,讓漁工們非常的不方便。

習慣孤單的外籍漁工

新事外籍漁工行動服務隊在一次的外展過程中,到北海岸的一個小漁港,相較於熱鬧的觀光漁港,這裡不僅少了觀光客的嬉鬧,連靠港的漁船也屈指可數,走入漁港時,有一位漁工開心的和我們打招呼,他興奮的表情背後卻藏著孤獨以及一段屬於他的故事。

即將返鄉漁工堅持不懈的原動力——心懷夢想 守望正道

外籍漁工哈珊在台工作十二載,滿懷期待離境之際,他跟新事外籍漁工行動服務隊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想家的哈珊,分享到與妻子結縭廿一年時,儘管臉上再度露出笑容,亦難掩對她的思念之情;育有一兒一女的他,回想起當年離鄉時,與三歲的大兒子難捨分離的情景,來台期間,僅返鄉三次,經年在外工作的他,像是想牢牢記住兒女可愛的模樣,以彌補父親角色長年缺席的遺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