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 服務議題

移工變移民 留才不留財

行政院於2/17通過〈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適用對象為在臺工作達6年以上移工,以及取得我國高等教育副學士學位以上之僑外生,期待透過移工與學生留才久用,增加資深且優秀的人力資源,也讓來台學習、已熟悉我國文化並有意留下的僑外生有相應管道就業,補足台灣中階技術缺工問題。

真正而更長遠的「元宵節快樂」

今天是元宵節,農曆新年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延續新春佳節的歡聚時光,在這一天常常會吃元宵或湯圓,喜慶團圓;也會掛上紅通通的燈籠來象徵平安,用以紀念傳說中,古時百姓誤傷神鳥後,以燈籠、炮竹仿造慘烈的火災已經蔓延人間,順利躲避玉皇大帝原先的憤怒與嚴懲。這是一個人們會彼此紀念與祝褔的日子,但是互道元宵節快樂的人們,卻未必能真的快樂起來。

火爆少年的蛻變

「我不想再讓爸爸媽媽擔心,我想成為更好的人,一個能成為家庭支柱的大哥。」阿承(化名)向社工傾訴自己對爸媽的愧疚以及對自己的期許,過去脾氣火爆的少年已不在,蛻變成會反省自我、會為家人著想與付出的哥哥。

陪伴那受傷的心

上圖為示意圖 在職場中因為自身安全疏忽或是工作環境的不安全,常常導致勞工在工作中受傷,除了受傷勞工本身生理上的傷害之外,還有心理及公司的運作也都受到影響,因此職業災害的預防對於勞工及雇主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題。

失聯不失守

在台灣進行疫情攻防戰的這段時間以來,我們面對疫情的方式也逐漸從戴口罩、噴酒精以及維持社交距離的方式,逐漸轉變為以施打疫苗獲得保護力來進行更進一步的預防。雖然曾經有過因為疫苗的不穩定、數量不足而使得人們因為擔心而無法透過接種疫苗的方式來獲得保護力,但如今隨著疫情漸緩、疫苗數量充足,人們也可以透過更自由的方式來選擇自己想要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施打自己想要接種的疫苗。

讓我為你伴奏

「你們想唱什麼歌?我來伴奏!」曾在其他機構接觸過吉他的敏佳(化名)在新事課後陪伴班小試身手,雖然還不夠熟練,但初嘗被人圍繞一起彈唱、被肯定的滋味,早已溫暖心頭。 剛接觸到敏佳時,他並不是人緣好的孩子,在學校少有知心好友,家裡也因為發生過一些變故而氣氛相當消沉,僅靠一位親人工作來補貼家用,經濟負擔壓力很大。

迷「網」少年

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已經不再是說聲早安,而是拿起手機看什麼訊息遺漏了,誰在網上找了我,吃飯時大家開始了科技冷漠,不在與身邊的人交談,一整天的生活我們花了一半的時間緊盯著小小的螢幕,甚至讓一些青少年覺得螢幕裡才是一個理想世界,從而逃離了生活進入了網路之中。

灰暗裡的色彩

我們對家的印象是什麼呢,是結束一天的勞累後一桌還溫熱的飯菜?是歡笑與淚水總有人可以傾訴?還是吵吵鬧鬧但又有不可抹滅的羈絆?在小敦(化名)的印象中,「家」卻好似一個冰冷的代名詞,緊張又對立。

找一個歸屬

人們總說青少年時期是狂飆的時期,但那些情緒的不穩,正是青少年對環境敏感、在人際與環境中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那時的他們、還有曾經的我們,其實也都是想尋找自己的角色、自己的歸屬在哪。 若美(化名)也是如此,在「大人」身上總得到管教、責備,這些絮絮叨叨再聽也是刺耳,但「朋友」不會如此對他:在幫派朋友面前他能自在做自己。於是,中學時期的若美,差點加入幫派。

來自你內心的光芒

「你做的真棒!」發自內心溫暖的鼓勵,在煥煥(化名)家中並不是常見的風景,煥煥的兩個手足也從小開始便在外尋找與建立自我價值。大的成了人們眼中所謂「流氓」,抽菸、喝酒、翹課、鬧事,小的因為成績不好天天被學校和家裡罵,在課業上找不到自信,也開始對學習興致缺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