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活動 / 漁工

冬日裡的陽光 喚醒最純真的笑容─送暖給漁工

今年〈2019〉是新事第3年舉辦冬衣送暖活動,有感於外籍漁工們多來自東南亞國家,幾乎沒有經歷過寒冬,身上也沒什麼多餘的錢買保暖衣物,若是寒流來襲,他們依舊只能穿著單薄的衣服出海,生病了也很難得到妥善照顧。新事秉持耶穌會分辨的精神、「直接服務去接觸、關懷、陪伴有需要服務的人」的核心使命,為北台灣各漁港的外籍漁工募集生活物資。  

一個漁工也能撐起一艘船-透過培力的改變

    培力,就是培養改變的能力,這是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經常使用的方法。當服務對象遇到問題向我們求助時,我們並不一定會直接解決問題,而是在評估無立即性的生命危險後,提供他們可行的建議,並告知建議的優缺點,讓服務對象自己選擇要不要聽取建議。社工的角色就是協助培養他們以自己的力量判斷問題、及學習面對問題的能力,再把他們學到的方法、技巧傳遞給其他有需求的人們。

原來這些工作不能做? 許可外工作的那條線

過去我們曾在電視新聞上看到名人因為將看護當作幫傭使喚,要求陪他們逛街、買菜,甚至幫他們提重物等而遭到罰款,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這是因為看護的工作內容主要為「照顧」受看護人,而幫傭則是負責「家事服務」,工作內容是完全不一樣,不能任意調整的。

2019漁工冬衣送暖活動 更新篇

感謝各界響應2019募集全新男性冬衣【送暖給漁工】活動, 在這次的募衣活動中,保暖工作外套僅募集到250件,需再募集八成新或全新保暖工作外套750件,所以冬衣送暖活動時間將延長至108年11月底。 我們非常需要您的支持與廣為宣傳「為外籍漁工募冬衣活動」,讓我們持續一起攜手募集冬衣,讓他們感受到滿滿的愛和尊重,冬衣暖身愛在心!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與海上人權組織的合作

今天非政府慈善組織「海上人權組織(以下簡稱海上人權)」和「天主教耶穌會台北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新事)」舉行討論會議,了解雙方各自在受服務對象人權剝削相關的工作項目與內容,以及現有能夠支持外籍漁工與其他移工的社會服務。 新事成立於1971年,本著「直接服務去接觸、關懷、陪伴有需要服務的人」的核心使命,努力地為處在最弱勢的族群推動教育、促進參與及制度改革。

從0到1:外籍漁工行動服務

感謝ICMA主辦單位邀請新事社會服務中心鍾佳伶主任和李正新專員,在10/24世界會議中演講新事的漁工服務經驗【從0到1:外籍漁工行動服務】,分享新事在服務外籍漁工中所發掘的需求和困境,透過新事的服務,漁工的問題獲得解決或改善的案例分享,並整理出建議事項。

漁船上的秘辛知多少?讓我用一個故事 帶你揭開海上生活的面紗

我曾經偶然看到了一部講述中國真實漁船喋血案件的解說片,影片中提及了出海的生活艱苦,耗費大量的體力,工作環境又髒亂,很多時候一天需要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再加上海上只有無線電設備,除了船上成員外沒有其他往來的人群,可以說是完全封閉的環境。

橋垮了 船沒了 受傷了 然後呢?

橋,可以再蓋,船可以再建,但是目睹事故的傷者、罹難者呢?大部分的人看到了漁工的處境,卻很難真正地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擔憂。新事10/04帶著物資、水果來到醫院探視傷者,傷口狀況已經穩定的幾位漁工跟我們表示,比起身體上的傷,更擔心船沒了,工作該怎麼辦、能不能獲得賠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