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家」量身打造的「行動式親子活動」 由 JL 發表 2022/04/28 14:00:43 新事竹東工作站要辦理「行動式親子活動:我想跟你唱」的傍晚,督導與社工們驅車前往服務對象的家。快到時,社工督導用族語跟服務對象的媽媽通了電話,不一會兒兩個行動力快速的男孩從小巷的樓梯衝了下來,邊說著自己力氣大,邊把許多等等要用的活動道具、物資給搬了起來,帶著我們走進他們家,展開了這次特別因應服務對象工作與生活型態,創新嘗試融入的「行動式親子活動」。
一起探索自我博物館 由 JL 發表 2022/03/30 19:19:57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竹東工作站原住民青少年「自我接納與自我探索團體」,於3月2日每週三晚上展開了,團體取名為「自我博物館」,意即每一位成員的人生就像是博物館一樣,值得細細品味,而面對自我的博物館,成員便是一個個策展人,要去發現、去思考。
小陳家的年夜飯 由 JL 發表 2022/01/24 17:52:45 小陳家現在有六人同住,分別是身障的大兄及姐姐、小弟、小妺和年過六十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的外祖母,二哥因案在身目前服牢獄中。小陳姐弟的父母在他們年紀尚幼時因病接續離世,在父母離世後就由外祖母獨力撫養。因為是隔代教養孩子們與外祖母之間的溝通與關係是緊張衝突的,一家人過的清苦又溝通不良、且互動也不多,但是孩子們也能體諒年邁外祖母的辛勞,各個都能分擔家裡勞務不讓外祖母太勞累。
火爆少年的蛻變 由 JL 發表 2022/01/21 20:35:43 「我不想再讓爸爸媽媽擔心,我想成為更好的人,一個能成為家庭支柱的大哥。」阿承(化名)向社工傾訴自己對爸媽的愧疚以及對自己的期許,過去脾氣火爆的少年已不在,蛻變成會反省自我、會為家人著想與付出的哥哥。
親子培力活動~關於部落 由 JL 發表 2021/12/11 21:12:35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竹東工作站於12/11 舉辦《關 於部落》的親子培力活動,活動中有奶奶帶孫子,也有爸媽帶小孩,兄弟姊妹牽手相伴前來,場面洋溢著溫馨與活力的氣息。 原「香」滋味
在服務中蒙福 由 JL 發表 2021/12/08 22:06:03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在這喧鬧紛雜,以自我為中心的世代,有多少人會真正奉獻自我,犠牲自己時間來來為某社區或社群從事服務工作呢?有!當然很好,我們為此感到欣慰與恩賜~沒有!也不必驚愕,因為大家都會說太忙了,我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迷「網」少年 由 JL 發表 2021/12/02 21:34:54 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已經不再是說聲早安,而是拿起手機看什麼訊息遺漏了,誰在網上找了我,吃飯時大家開始了科技冷漠,不在與身邊的人交談,一整天的生活我們花了一半的時間緊盯著小小的螢幕,甚至讓一些青少年覺得螢幕裡才是一個理想世界,從而逃離了生活進入了網路之中。
灰暗裡的色彩 由 JL 發表 2021/12/01 21:31:04 我們對家的印象是什麼呢,是結束一天的勞累後一桌還溫熱的飯菜?是歡笑與淚水總有人可以傾訴?還是吵吵鬧鬧但又有不可抹滅的羈絆?在小敦(化名)的印象中,「家」卻好似一個冰冷的代名詞,緊張又對立。
找一個歸屬 由 JL 發表 2021/11/30 19:56:44 人們總說青少年時期是狂飆的時期,但那些情緒的不穩,正是青少年對環境敏感、在人際與環境中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那時的他們、還有曾經的我們,其實也都是想尋找自己的角色、自己的歸屬在哪。 若美(化名)也是如此,在「大人」身上總得到管教、責備,這些絮絮叨叨再聽也是刺耳,但「朋友」不會如此對他:在幫派朋友面前他能自在做自己。於是,中學時期的若美,差點加入幫派。
來自你內心的光芒 由 JL 發表 2021/11/26 19:17:43 「你做的真棒!」發自內心溫暖的鼓勵,在煥煥(化名)家中並不是常見的風景,煥煥的兩個手足也從小開始便在外尋找與建立自我價值。大的成了人們眼中所謂「流氓」,抽菸、喝酒、翹課、鬧事,小的因為成績不好天天被學校和家裡罵,在課業上找不到自信,也開始對學習興致缺缺。